工伤哪个部门负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1、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可以在1个月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公司不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可以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各省的赔偿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如果工伤职工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5、相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工伤职工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认定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理,工伤鉴定属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管理。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工伤待遇,前提是已经缴纳了工伤保险,未缴纳的,则是用人单位进行支付。法律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
工伤由哪个部门负责
工伤申报是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请。
2020.07.31 462 -
工伤认定哪个部门负责
工伤认定机构一般应为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果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则应为用人单位住所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020.02.25 424
-
工伤哪个部门负责?
一、发生工伤申请工伤认定要去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当地的劳动局(工伤鉴定科)。 二、带齐以下资料: 1、身体受到损失的事实证明(病历、诊断证明等);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三
2022-07-20 15,340 -
工伤由哪个部门负责
工伤由受伤时的用工单位负责,本案中应当由矿上负责。你提问中没有说清楚,你只说做了伤残鉴定,不知你有没有申请工伤认定,一般程序是:申请工伤认定--评残---(用工单位拒绝赔偿的)申请劳动仲裁--(任何一
2022-03-13 15,340 -
工伤鉴定哪个部门负责?
尊敬的当事人,您好,根据你咨询的问题,属于工伤的问题,一般应当先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而受伤害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
2022-03-25 15,340 -
工伤认定哪个部门负责
工伤认定机构一般应为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果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则应为用人单位住所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021-12-28 15,340
-
01:03
工伤投诉找哪一个部门?
工伤投诉找人社局以及劳动仲裁机构提出投诉。如果对工伤认定部门工作人员的处理结果不服,那么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单位和个人申请工伤鉴定须提供: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害职工的身份证
6,411 2022.05.11 -
01:04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逾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可以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
2,485 2022.04.17 -
01:09
公司拖欠工资找哪个部门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合同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支付。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应按应付金额的百
4,92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