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伤赔偿需要缴纳哪些费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有以下几种情况:一、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项目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二、造成伤残的赔偿项目: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三、造成死亡的赔偿项目: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四、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要分不同情况而定。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需要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具体分析,1到4级的用人单位需要依照伤残津贴承担其医疗保险费,5到6级保留劳动关系的,需要每月给予伤残津贴,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职工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
不需要。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
2020.11.23 312 -
工伤需要赔偿哪些费用
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用人单位不在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受伤职工应该在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作出工伤认定后,如果构成伤残等级,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和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数额,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
2020.01.21 154 -
工伤需要赔偿哪些费用
工伤需要赔偿的费用主要有:职工住院的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外出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等等。工伤导致伤残的还有伤残辅助器具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不同的工伤类型,有不同的赔偿项目和金
2021.03.24 323
-
企业工伤职工需要缴纳哪些费用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下列工伤费用:五、六级残疾职工每月领取的残疾津贴;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和福利;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享受的一次性残疾就业补贴。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用
2021-12-21 15,340 -
工伤赔偿需要交纳哪些费用
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022-07-18 15,340 -
职工需不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劳动者在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冒着付出血汗和健康代价的危险,因此法律从保护劳动者的立场出发规定用人单位应为
2022-05-17 15,340 -
职工需不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劳动者在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冒着付出血汗和健康代价的危险,因此法律从保护劳动者的立场出发规定用人单位应为
2022-06-20 15,340
-
01:01
工伤应赔偿哪些费用
工伤赔偿中涉及到的赔偿项目,主要有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
2,529 2022.04.17 -
00:55
工伤赔偿有些什么费用
工伤要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因工伤死亡的,还需要赔偿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还需要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539 2022.04.25 -
00:54
工伤十级单位应该赔偿哪些费用
工伤十级单位应该赔偿的费用: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是7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
5,60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