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高利贷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利贷其实就是一种借贷行为,所以高利贷的诉讼时效和借款时一样的。2年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开始起算,如果从还款日起两年内,你未向借款人主张债权就丧失胜诉权。虽然从法理上,你只要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就中断诉讼时效,但是,你要证明自己某日确实向借款人主张过债权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由贷款人证明),在实践中基本没有可操作性。因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你可以用两种方式写借条。一种就是,诉讼时效即将届满的之前,要求借款人重新打借条,如果借款人不肯就向借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一种方式是:根本不写还款日,因为,2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是由还款日开始计算的,如果没有写还款日,就是债权人第一次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开始起算。由于没有还款日的借条中,债权人随时可以向债务人要求还款,因此,债务人要证明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时间也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由借款人证明)。而无明确还款日的保护时效是20年,如果自借款之日20年内你还不主张债权,你完全丧失债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人身权的请求权 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3、抗辩权 4、形成权 5、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具有无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随时请求金融机构兑付的特殊性,如果适用诉讼时效,会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利益,对于民众的生存利益会带来深刻影响,也不符合这个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适用。 6、认购人是基于对国家和对金融机构的信赖购买债权的,他的投资具有类似于储蓄的性质,所以由国债和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不应该适用诉讼时效。
-
法律确定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限一般是三年,从贷款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借款人之日起计算;但是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则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021.02.22 111 -
民间借贷中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间借贷中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如下几点: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出具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应当认定诉讼
2022.04.14 573 -
民事诉讼法律时效规定有哪些
民事中的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
2021.01.10 152
-
高利贷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高利贷其实就是一种借贷行为,所以高利贷的诉讼时效和借款时一样的。2年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开始起算,如果从还款日起两年内,你未向借款人主张债权就丧失胜诉权。虽然从法理上,你只要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就中断诉讼
2022-04-12 15,340 -
高利贷借款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高利贷其实就是一种借贷行为,所以高利贷的诉讼时效和借款时一样的。2年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开始起算,如果从还款日起两年内,你未向借款人主张债权就丧失胜诉权。虽然从法理上,你只要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就中断诉讼
2022-03-23 15,340 -
诉高利贷有哪些法律规定
关于告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是不合法的。私人放高利贷严重的可能会涉及高利转贷罪。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2022-05-05 15,340 -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有哪些
专利纠纷的时效为3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2-11-20 15,340
-
01:09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为十年。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追诉时效是根据具体罪行的法定最高刑确定的。如果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 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 如果法定最高刑
2,527 2022.04.15 -
01: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有以下几个要点: 1、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本息的;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
3,948 2022.04.15 -
01:09
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
高利贷是指民间借款人所借贷利率一般由其和贷款人双方协商进行确定的,双方协商的借贷利率一般不可以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诉利率规定标准的,则应该界定为是高利借贷的行为。 关于贷款利息的利
7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