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银行贷款担保人责任怎样界定的

银行贷款担保人责任怎样界定的

2023-03-11 15:0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3-11回复

银行贷款的担保人,要承担以下担保责任: 1、作为一般保证责任保证人的,享有先诉抗辩权。即保证人在债务人的财产经法院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作为连带保证责任保证人的,与债务人承担同一的还款责任,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论债务人是否有财产,是否经过法院强制执行,保证人都有义务承担保证责任,向债权人偿还欠款。 3、以特定财产(房产等)设定抵押提供担保的,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信用社可以申请法院拍卖、变卖该财产,以财产变价款优先受偿。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如果是单纯的游戏打金,即使是用辅助工具了也是不违法的。如果是打金工作室规模很大,最多算是一个非法经营,达不到被抓的程度。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一般拆迁户口冻结第一阶段时间只有6个月,按照今年5月11冻结户口,那么11月11日就是一个节点。到时候如果户口继续冻结,下一个节点是2020年5月11日。按照以上的如果2019年11月11户口不再冻结,就不会拆迁了。如果户口继续冻结,那在明年5月11日之前还是有可能拆迁的。如果2020年5月11户口不再冻结了,暂时就不要想了。

律师普法更多>>
  • 游戏金币换现金违法吗
    游戏金币换现金违法吗

    违法。做游戏银商是犯法行为。在我国颁布的《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游戏

    2020.08.02 540
  • 诈骗游戏多少金额受理
    诈骗游戏多少金额受理

    网络游戏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能立案。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2.04 128
  • 游戏工作室打金违法吗
    游戏工作室打金违法吗

    相比于打金团,利用不合理的打金行为来牟取暴利的打金工作室占了一大部分,部分打金工作室的组织行为损害了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某种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利益,从这个方面,部分打金工作室的行为确实是违法了

    2020.12.11 1,619
专业问答更多>>
  • 游戏中收取保证金后又向游戏公示诈骗,游戏合同约定的保证金成立吗

    根据你的描述,这种属于典型的诈骗行为。 1、在法律上,你们之间的合同关系也并没有成立。要求您看完规则条款点击确定,但最后发现要交保证金之类的价款时,您觉得反悔,在法律上是有充足的理由的。如果在规则条款

    2022-01-19 15,340
  • 游戏违约金赔偿条例

    此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建议谨慎行事。

    2022-10-27 15,340
  • 游戏币时资金被冻结

    这是可以按照自己主张来提交相关证据的

    2022-10-29 15,340
  • 游戏中奖赔违约金是什么

    合同违约金没有法律规定上限,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根据合同违约赔偿标准如:双方约定违约金为2万元,但因违约实际给对方造成损失1万元,

    2022-06-1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在游戏里骂人犯法吗 00:54
    在游戏里骂人犯法吗

    游戏骂人不算犯法,但是可以举报对方。侮辱他人本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公然侮辱他人,但是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一般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利用可以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

    7,716 2022.05.11
  • 游戏账号被盗多少立案 01:10
    游戏账号被盗多少立案

    游戏帐号作为虚拟财产的一种,虽然没有被刑法直接列举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但是由于游戏帐号也是游戏者使用金钱购买的,与现实中的财产具有对价性,因此,在实践中窃取他人虚拟财产的,也构成盗窃罪。而盗取他人游戏帐号价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就

    12,022 2021.04.25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762 2022.05.18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