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保证金可以退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收取的保证金应当及时退还交纳人。因此,保证金是可以退回的。 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应退还保证金。 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拘留暂缓执行。 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如果被处罚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仍应执行。 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仍应执行。 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退还保证金。 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收取的保证金应当及时退还交纳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申请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并交纳保证金后,以下情形会退还: 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按规定,行政处罚符合以下条件的会被撤销: (1)行政处罚法要件缺损。 (2)行政处罚不适当;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如果行政拘留开始执行,意味着不再暂缓执行,那么之前交的保证金,就要按规定返还被行政处罚的人。 其次,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又逃避执行的,将拿不回保证金,会被依法上缴国库,并且行政拘留处罚会继续。
治安拘留保证金能退,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应退还保证金。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拘留暂缓执行。
-
行政拘留可以不交保证金吗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拘留不允许只交钱而不在拘留所执行拘留处罚。违法行为人被公安机关决定行政拘留后,对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需要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公安机关认为被拘留人无社会危险性的,可以要求被拘
2020.09.12 266
-
行政拘留申请暂缓执行可以退保证金吗
申请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并交纳保证金后,以下情形会退还: (1)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按规定,行政处罚符合以下条件的会被撤销:A、行政处罚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
2021-07-05 15,340 -
行政拘留后,申请暂缓执行,保证金可以退回吗
申请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并交纳保证金后,以下情形会退还: (1)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按规定,行政处罚符合以下条件的会被撤销: A、行政处罚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
2021-07-11 15,340 -
行政拘留可以保释吗?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的执行场所是拘留所,而不是关押在看守所。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
2021-04-26 15,340 -
行政拘留可以保释吗?
在法律规范中,并无对被执行行政拘留的当事人进行所称的“保释”的规定,只有当事人因涉嫌犯罪而被刑事拘留或逮捕的,才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取保候审。但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因不
2022-04-27 15,340
-
00:51
拘留保释金会退还吗
拘留保释金会退还。具体情况如下: 1、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或者具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那么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要把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2、决定退还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1,998 2022.04.17 -
01:00
行政拘留能保释出来吗
行政拘留不能保释出来。保释的全名为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不适用取保候审。行政拘留期限一般最长是15日,数个违法行为并罚可以超过15日,但最长不能超过20日。对于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
1,291 2022.05.11 -
01:09
拘留期可以保释吗
拘留期可不可以取保需要视情况而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
1,0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