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提出辞职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提前30日以及随时解除合同的方式主动提出辞职。劳动部《关于实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者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规定,劳动者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笔者注,即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如果是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主动辞职,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应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存在过错,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列情形而主动提出辞职,则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系跳槽.学习深造等个人原因引起的,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如劳动者以其他事由提出辞职后,又以系因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列情形迫使其辞职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一般不会得到支持。
如果是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规定的情形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其他理由辞职的则不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
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劳动者还有经济补偿吗
劳动者主动向单位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不用给予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
2020.08.21 127 -
劳动者能否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要看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如果劳动者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020.09.22 215
-
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怎么办
如果公司解除合同需要给你双倍经济补偿金,如果你自己解除,除非在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2022-05-10 15,340 -
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 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怎么办
如果公司解除合同需要给你双倍经济补偿金,如果你自己解除,除非在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2022-05-10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劳动者辞职的,要提前30天书面提出,经批准后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后方才可以离开,劳动者不必对企业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用
2022-04-17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1、劳动者辞职的,要提前30天书面提出,经批准后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后方才可以离开,劳动者不必对企业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用
2022-04-10 15,340
-
00:59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1,538 2022.04.17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688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3,95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