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收养需要夫妻双方双方一起户口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收养二胎,上户口流程:; 现在收养程序比较复杂,需前往被收养小孩的所在地县区一级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手续,领取收养证后再返回本地为小孩办理入户手续。 收养孩子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如果是已婚人士收养,必须夫妻双方共同出面。夫妻双方收养孩子,需要出示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书;夫妻双方向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有无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收养人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收养人无犯罪记录证明; 收养人常住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子女情况的证明;收养人(双方)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单身免冠二英寸照片各一张,合影二英寸照片一张;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公告; 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需要。婚迁户口,不需要夫妻二人到场,需要当事人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迁入地相关派出所的准迁证。先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移证,再到迁入地相关派出所办理迁入手续。
迁户口并不需要夫妻双方去。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只需要办理迁移户口的当事人本人或者户主一人前往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出登记手续即可,并不强制要求夫妻双方当事人均去办理迁移户口所需要的手续。
-
过户需要夫妻双方户口本吗
到房管机关办理房屋产权过户送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房地产买卖契约一份及复印件一份。 (三)房地产买卖申请审批表一份。 (四)房屋产权登记申请书一份。 (五)卖方身份证原件核对及复印件一份。 (六)买方身
2020.11.29 476 -
迁户口需要夫妻双方都去吗
不需要。婚迁户口,不需要夫妻二人到场,需要当事人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迁入地相关派出所的准迁证。先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移证,再到迁入地相关派出所办理迁入手续。
2020.06.04 519 -
房产过户需要夫妻双方一起办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夫妻双方购买的是二手房,那么在办理房产过户的时候就要夫妻双方都到场。如果夫妻中的其中一方放弃房产或者要委托代理的,那么就要提供书面协议或提供委托代理授权委托书。我国的房屋登记办法中规定,如果该财产属于夫妻共有房产,那么需要让
2022.04.16 1,971
-
夫妻双方户口不同一定能生二胎吗
新《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
2022-04-24 15,340 -
夫妻双方户口不一致能生育二胎吗
新《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
2022-04-14 15,340 -
夫妻双方户口不一样的可以生二胎吗?
该问题要根据当地的计生政策决定,当事人应该参考本省的计生条例。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
2022-02-09 15,340 -
夫妻双方户口不一样,可以生育二胎吗
新《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
2022-05-02 15,340
-
00:54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怎么上户口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要想上户口,那么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到夫妻一方户口所在地上户口即可。夫妻户口不在一起,并不妨碍孩子上户口,小孩子的户口随父随母均可以的。对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本人或被投靠人向申报户口登记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报告,
5,149 2022.05.11 -
00:54
房产证过户需要夫妻双方到场吗婚后买房,办房产证不要求夫妻双方到场。夫妻双方可以都到场,双方任何一方不能到场办理,那么需要提供私章。如果委托第三方代办,那么需要同时提供夫妻双方私章。办理房产证是需要本人亲自去的,提供的材料需保证合同、发票、测绘报告等各个凭证资料的内容一
4,552 2022.05.11 -
01:13
卖房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字过户吗卖房是否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字过户,要根据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情况来进行确定。如果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那么在卖房时就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签字。一方不在现场的,那么需要明确授权他人,委托他人进行代签。但是如果该房产属于夫妻一方个人的房产,那
6,4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