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几天能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劳动法》的先关规定 1、《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 2、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你在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随时走人,并要求单位支付拖欠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双倍工资以及支付加班费等等。 3、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是工作牌(最好是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时证言或者是其它有你名字的公章文件等等。 4、用人单位克扣或是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以及1-5倍的赔偿金,由此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委员会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应支付的工资报酬以及25%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没过试用期,当天都可以走了,如果过了试用期还没有签合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款之规定说明你已经和该用人单位形成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这不需要纸质合同,法律已经规定就是视为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辞职,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
没签劳务合同辞职几天能走
没签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时辞职,还是要根据法定程序来:转正的员工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试用期内员工需提前3天通知单位。实践中,在通知单位后,单位同意提前办理离职手续的,可以双方协商一致后办理离职手续。
2020.10.03 185 -
酒店没签合同辞职几天能走
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走。在试用期内,员工提前3天书面形式提出离职就可以,过了试用期,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就行。公司应在员工离职后三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结清你的全部工资,提前离职或自动离职,
2021.12.13 615 -
没签合同辞职最长几天能走
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为不定期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11.27 134
-
没签合同几天能走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一个月以
2022-03-22 15,340 -
没签合同辞职几天能走
没签劳动合同,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你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保等;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1、申请
2022-05-14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几天就能走
劳动者辞职,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2021-12-14 15,340 -
没签合同离职后第几天能走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依据《劳动合同法》3
2023-02-13 15,340
-
00:55
小厂没签合同不给走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公司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同时不让劳动者离开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针对公司的不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 1、劳动者可以与公
575 2023.01.04 -
01:29
交了一半房款没签合同能退吗
买房交了一半房款,但是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能否要求退房的具体分析如下: 1、由业主直接与开发商协商解除,并由开发商按照双方协商内容退还房款; 2、如果协商不成,业主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退还房款; 3、如果已经交付的房款的性质属于首付款,交了
1,948 2022.10.23 -
01:12
几岁签订合同有效吗
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是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自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及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资格。每个人的的民事行为能力,因为年龄、智力等条件有所不同,法律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
1,52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