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购房但是没有房产证离婚后房产归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方婚前按揭购房并取得房产证,婚后偿还贷款期间离婚的 婚前取得房产证书,就意味着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离婚时房产直接归属于其中一方,但是这并不影响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增长部分作为共同财产分割。房屋所有权与房屋价值并不完等同。由于婚后偿还贷款因素以及房屋升值因素的介入,就房屋的价值而言,离婚时候的房产价格(房屋实际价值减去尚未偿还贷款后的差额)绝对大于结婚时候的价格(房屋的实际价值减去结婚时候尚未偿还的贷款差额)。此种情况下,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部分是否构成夫妻双方该南通共同财产,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来选择。 如果能够证明偿还贷款的资金全部是由购房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支付的,那么该房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直接归属其本人,除非是双方书面约定该房产作为双方的共同财产。 如果不能证明偿还贷款的资金全部是由购房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支付的,则应当视为夫妻双方共同偿还的按揭贷款。不论是双方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或者是双方偿还贷款的份额,均不影响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贷款的性质。此种情况下房产归签订购房合同的一方所有,但是房屋两种价格差额部分作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分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进行公证的婚前房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离婚后归购买房产的一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
婚前房产离婚后房产归谁
如果是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当事人就付了全部房款,并办理了房产证,那么该房子应被认定为是夫妻一方的个人婚前房产,离婚后该房子一般仍归当事人个人所有;如果是双方婚前共同出资购买用于婚后共同生活,或者是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款的,归夫妻共同所有。
2021.02.26 157 -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
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该房屋是一方用婚前个人财产购买的,即使当事人是在婚后取得的房产证,其房子也是归一方个人所有;如果是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用于婚后共同生活,或者是房产证上是登记的两个人的名字,那么归夫妻共同所有。
2021.04.15 134 -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一方个人财产,一方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且支付首期房款,至于婚后是否存在共同还款行为、产权证是否系婚后得到对房屋的产权归属没有影响。婚后存在共同还款行为的,属于只是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个人债务的情况。
2021.02.18 175
-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房产证房产归谁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的确认方式: 1、如果双方能够就房产归属达成协商的,由双方协商确认; 2、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商,且该房屋仅登记于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该房产属于登记方所有,并由不动产
2022-06-09 15,340 -
婚前房产离婚后,房产归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
2021-06-25 15,340 -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的确认方式: 1、如果双方能够就房产归属达成协商的,由双方协商确认; 2、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商,且该房屋仅登记于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该房产属于登记方所有,并由不动产
2022-06-08 15,340 -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
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谁的确认方式: 1、如果双方能够就房产归属达成协商的,由双方协商确认; 2、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商,且该房屋仅登记于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该房产属于登记方所有,并由不动产
2022-06-07 15,340
-
01:04
婚前房产离婚后归谁
离婚后,婚前购买的房产具体归谁所有,需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房子是在婚前全款购买,并且登记在一人名下的,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无论婚姻关系存续多久,都不会自动转为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不参与分割; 如果房子在婚前贷款购买,并且登记在一人名下,日后用
714 2022.04.17 -
00:46
婚前购房离婚后归谁
婚前购买的房屋,在离婚的时候如何进行处理,要看房屋的具体出资情况,房屋登记的产权情况等因素来综合确定。如果房屋是一方在婚前全款购买的,并且房屋也是登记在出资方名下的,那么房屋是属于出资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的时候不需要进行
838 2022.04.17 -
00:59
离婚后房产归谁所有
夫妻离婚房产的归属和分割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属于其个人财产,在离婚时配偶是无权请求分割的。但如果在房产证上加上了其配偶名字的,属于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离婚时应当进行分割。如何分割,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 2、一方
1,53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