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无需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资,无,以公司不按时发工资为例: 《劳动法》第15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的最长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是至少每月支付一次,超过当月规定的日期发放工资是违法的。 为保障工资及时支付,有关法律规定,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工资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实行周、日、小时工作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劳动任务完成后即支付工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时,应将欠付的劳动者工资列入第一清偿顺序,首先支付。 当单位不按月及时支付工资时,员工可向当地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此事,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纠正公司的错误做法,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员工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拖欠工资的是不会被判刑。该行为属于劳动纠纷,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但要是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定罪量刑。
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和安排员工在家进行办公。 员工提供劳动的,企业应当支付相应报酬,但工资支付的标准, 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一般按正常工资支付就可以。
-
无缘无故扣除工资违法吗
无缘无故扣员工工资是犯法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得非法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用人单位非法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企业以罚款条数来扣绩效工资是不合法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
2020.06.25 326 -
员工无故自离有工资吗
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应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辞职消息,无需用人单位同意,30日后用人单位应该为该员工结清工资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但30日内劳动者擅自离职这属于违法解约,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擅自离岗给单位带来的损
2020.08.06 112 -
试工两天无工资合法吗
属于违法行为,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建议协商解决
2020.01.29 745
-
工资, 无吗
工资,无,以公司不按时发工资为例: 《劳动法》第15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的最长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是至少每
2022-03-21 15,340 -
工资是无吗
工资,无,以公司不按时发工资为例: 《劳动法》第15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的最长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是至少每
2022-04-02 15,340 -
无劳动合同需要双倍工资吗?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上是无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规定
2022-07-02 15,340 -
劳动合同无效需要支付工资吗
劳动合同无效要支付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第二十六
2022-07-11 15,340
-
01:18
无故拖欠工资怎么办
无故拖欠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权: 1、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举报,反映情况,劳动监察大队应当进行调查并且作出处理; 2、向所在地的工会组织寻求帮助; 3、如果公司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刑事犯罪,那么可以报警来处理; 4、申请劳动仲
854 2023.01.04 -
01:11
办理无房证明需要哪些资料
办理无房证明需要以下资料: 1、如果需要办理无房证明,首先需要准备的是个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如果结婚,还需要准备结婚证; 2、另外就是夫妻双方都要到场,另外一个人也要准备好结婚证和户口本,需要查询一下两个人名下的房产情况; 3、如果是单身人士
3,429 2022.04.17 -
01:07
辞退孕妇需要赔偿三期工资吗
辞退孕妇不需要赔偿三期工资。一般都是会按双倍的经济补偿金来进行支付,一般给予劳动者的赔偿是每工作一年就会支付二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如果没有满一年但满了半年以上也会按二个月的工资来进行计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
8,5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