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共同债务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双方离婚时,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有三种情况: 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双方的名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一般是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知道该约定的,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 3、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一般为个人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一方婚前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为夫妻共同债务。 个人债务是一方私下所欠借款,不属于用于夫妻和家庭生活的共同债务,因而应由个人清偿。此外,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赌债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愿归还赌债,完全可以不予清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 2、夫妻一方事后追认共同意思; 3、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须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双方结婚之日起至离婚时止的期间。但婚前为结婚后共同生活购置物品所负的债务,应当为夫妻共同债务。二是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
-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如何分割
一、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 1、债务有夫妻双方共同签名; 2、夫妻一方对债务进行追认; 3、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 二、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如何分割: 1、双方的共同财产足以清偿共同债务的,以共同财产来清偿共同债务,剩余财产在双方之间平等分配
2021.01.17 225 -
夫妻离婚共同债务如何认定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以下债务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021.01.15 224 -
离婚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
2021.04.07 109
-
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个人债务的认定有: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 2、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 3、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
2022-07-06 15,340 -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有哪些
一般来说,下列债务应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1、以夫妻双方名义共同借款,不管该借款用于一方个人使用,还是用于双方共同使用,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以夫妻一方个人名义借款,但所借款项
2022-04-25 15,340 -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哪些是夫妻共同债务,哪些是夫妻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因婚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一般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解决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等活动以及履行法定义务和共同生产、经营过程中
2022-03-07 15,340 -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以下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2023-01-25 15,340
-
01:01
夫妻都有共同债务如何诉讼离婚
夫妻都有共同债务,诉讼离婚时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如下: 1、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双方应从各自的实际承担能力和经济来源出发,协商一致解决; 2、对协商不成的部分,可向人民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决定。具体清偿顺序如下: (1)夫妻共同财产足
535 2023.02.18 -
01:10
夫妻共同债务离婚了如何分割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的规定,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在离婚的时候,双方应当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双方约定了财产归各自所有的,共同债务就应当由双方协议清偿。另外,如果协议不成的,应当由人民法院做
485 2022.05.21 -
01:16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如何承担
在离婚的时候,夫妻双方需要对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作出相应的安排,而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如果协商成功的话,双方应当签订书面的债务承担协议。但是需要注意,双方的内部债务承担安排,并不能够对抗善意的债权人本身。对外
611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