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商业用房可以提取公积金贷款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使用住房公积金不仅仅限于购房,在租房、装修房屋、修建房屋等等情况下,其实只要满足了规定的条件,都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来使用的。另外,在购房的时候,如果购房者的资金不足而需要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也可以用公积金进行申请。
1、如果购房者购房时没有提取住房公积金,也没有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以办理提取购房时账户内的公积金余额。 2、如果购房者购房时没有提取公积金而且办理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可以在1年后办理购房提取,凭借房管部门备案登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购房款发票或收据等向公积金中心申请提取月供(1年所还的月供,不能超过公积金余额)。 3、如果购房者办理过住房公积金贷款之后再次购买房子,可以按照购房提取的材料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提取额度为扣除用于计算贷款额度后的账户余额。 4、如果购房者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后,没有办理还贷提取的,可以提取以前年度可按还贷提取而未提取的额度。提取材料按还贷提取材料准备即可。 5、购买新建住房的购房者,可在首付付完后,凭借购房合同和《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预收购房款或购房款)即可提取;购买二手房的购房者可在首付过后,凭《存量房买卖契约》(或《存量房交易资金托管协议》)和《存量房交易资金托管凭证》(交易资金为房屋成交价格的30%或以上)即可提取。
-
商业住房贷款的职工怎么申请提取公积金还贷
商业住房贷款的职工申请提取公积金还贷,流程如下: 1、在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填写住房公积金偿还贷款提取申请表; 2、提供借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银行出具的前12个月的还款明细表,需加盖银行公章。房管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原件,二手房提供契
2022.07.06 324 -
申请公积金贷款同时提取公积金
有购房合同是可以提取的。 一手房提取: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的银行储蓄账号;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公积金提取印件;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职工配偶公积金提取,除以上资料外,还需提供夫妻关系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主买房人公积金
2020.04.21 295 -
商贷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商业贷款可以提取公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存储余额。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职工应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
2022.04.16 5,060
-
商业贷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商业贷款买房是可以提取公积金的,员工购房是满足公积金提取的条件,是可以在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 1、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 2、购房发票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身份证
2022-07-08 15,340 -
商业贷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用商业按揭贷款买房后,符合条件可以取公积金里的钱作为它用。可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情况: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到
2022-07-22 15,340 -
商业贷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商业贷款买房是可以提取公积金的,员工购房是满足公积金提取的条件,是可以在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 1、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 2、购房发票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身份证
2023-01-01 15,340 -
商业贷款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公积金可以取出用来还商业贷款吗,一、公积金可以取出用来还商业贷款吗公积金是绝对可以提取出来还房贷的,每年一次。个别地方,租房子都可以用公积金来付房租。二、住房公积金提现手续怎么办 1、已有住房且有房产
2022-04-21 15,340
-
00:56
公积金提取后是否还能用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提取后,还能用公积金贷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单位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3年期以上或连续3年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 2、正常连续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定期限以上; 3、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4、借款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本息的能力;
12,343 2022.10.03 -
01:23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商业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办理流程不相同,购房者在申请商业贷款时,需要在办理房屋过户之前审核商业贷款,而公
8,193 2022.04.17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8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