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你好一、无效合同必须是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判断无效的标准,应当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至于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地方性文件,可以作为判断合同无效的参考依据,但在许多情况下不应作为判定合同无效的惟一依据,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合理的,甚至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明显冲突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规定,显然不应该作为判定无效的依据。 二、所谓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而并非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任意性规定,对于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当事人是可以通过协议而加以改变的。 三、违法性还包括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例如当事人订立进口“洋垃圾”的合同,即使其内容并未违反现行法律规定,但因其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因此是无效的。无效合同的违法性表明此类合同根本不符合国家意志,因此不能使此类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种: 1、看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相应的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2、看合同的签订是否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出于虚假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无效; 3、看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签订的合同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有什么
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分别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行为人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1.02.28 132 -
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判断标准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
2020.07.31 158 -
那么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有哪些呢?
无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
2021.01.13 136
-
无效劳动合同判断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无效劳动合同判断标准: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3、
2022-05-17 15,340 -
判断合同无效的一般标准是
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
2022-06-01 15,340 -
判断合同无效的基本标准是
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
2022-11-10 15,340 -
合同无效有哪些判断标准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四种: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2、违背公序良俗的;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4、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
2022-07-04 15,340
-
01:01
判断合同无效的一般标准是
合同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无效合同的判断直接决定着合同的效力问题,对交易影响较大。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明确了合同无效的判断标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
1,729 2022.04.15 -
01:38
如何判断一份合同有效
要判断一份合同是否有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只有有效合同,才能在诉讼中得到法律的支持。欠缺效力或者无效的合同,都是不能保障合同当事人权益。因此,要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应当注意以下要
2,340 2022.04.17 -
01:21
违约金过高的判断标准
违约金过高的判断标准如何判断,主要看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是否超过了违约金的法定最高比例。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以真实意思表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比例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失的30%,就属于违约金过高情形。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约定的违
1,3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