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起诉离婚女方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起诉离婚跟对方是户口本和身份证没有关系。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诉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诉讼离婚程序也随即开始。另外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离婚案件也属于民事案件,因此起诉也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条件并具有自己的特色:①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诉讼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即要求离婚的一方,必须向被告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只有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离婚案件,人民法院才能受理。扩展资料离婚诉讼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上法院打“官司”之前,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打离婚诉讼,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诉讼证据的准备;二、家庭财产的保护。二、接到法院传票时,不要紧张,要针对对方诉求收集相反证据,并进行答辩准备。三、开庭时,要准备好诉讼材料,不要紧张,从容地应对庭审。四、宣判后,要仔细阅读法院的判决书,决定是否服判或上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离婚跟对方是户口本和身份证没有关系。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 诉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 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没有户口本,或者被扣押户口本,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户籍管理派出所申请补办户口本,或者凭身份证要求开具户籍信息证明,加盖派出所户籍管理公章,一样作为户口本使用。 一方不愿离婚,主张离婚一方可以凭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到对方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对方常驻地区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
-
起诉离婚男方要身份证和户口本可以吗
起诉离婚不需要对方的身份证,只需要有结婚证或者结婚证明就可以了,因为上面有对方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一方起诉离婚需要知道对方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方便法官送达法律文书。
2021.02.10 259 -
-
女方起诉离婚没有男方身份证和户口本只有男方身份证可以起诉离婚吗
起诉离婚跟对方是户口本和身份证没有关系。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诉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
2022-02-05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和身份证可以在女方办理离婚吗
女方可办理临时身份证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要提交起诉状一式两份、原告本人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材料,到被告住所地起诉立案,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立案;如果被告有民
2022-02-28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怎么办
可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证明材料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起诉离婚不需要出具户口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2022-03-02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和结婚证只有男方身份证可以起诉吗
起诉离婚不需要出具户口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
2022-02-14 15,340
-
00:54
没有身份证怎么起诉离婚实际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状中并不需要列明被告的身份证件具体号码。 换句话说,如果原告不知道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或者被告根本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原告也可以提起离婚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对方身份证也能起诉,但是民事诉讼法还是要求
699 2022.04.17 -
01:03
没有户口本能补办身份证吗没有户口本能补办身份证。 没有户口本可以携带医保卡、驾驶证等证明身份的证件,也可以补办身份证。 异地身份证补办具体手续: 1、代办人需持申领人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应涵盖办证原因,申办证件种类,与代办人的关系,代办人的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申
14,207 2022.05.11 -
01:10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怎么办在被告不出庭的情况下,法院也可能会判决离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由于离婚案件涉及人身关系,所以原则上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出庭。但是,如果被告因下落不明,无法通知的要经公告送达;之后法院有权依法作出缺席判决;如果对方明知道要开庭,经
1,6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