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职工没有交社保工伤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交社保,员工工伤赔偿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建议按流程先申请工伤认定,赔偿金额只有等鉴定等级后才能最终确定。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人社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4、工伤维权程序比较多,如果自己不熟悉,最好委托律师代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单位未交社保,发生工伤的由工伤基金先行支付,后工伤基金向用人单位追偿。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员工几年没交社保的,直接到参保地的社保机构进行补缴就可以。但若是社保累计缴纳满15年的,就不需要再补缴了。法律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
在职职工死亡社保怎么交
在职职工死亡社保的处理是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及利息可以由其继承人全额继承;如果职工是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职工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
2020.07.25 188 -
职工社保没有交够15年怎么办
职工社保没有交够1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1、如果养老保险和医保均未达到缴费年限,可以延长缴费直到达到缴费年限,缴费年限最多延长5年; 2、社保存在断交的情况,那么可以将之前断交的社保补缴上; 3、外地户口如果到了退休年
2020.05.23 964 -
在职职工死亡社保怎么办理
在职职工死亡社保处理的处理为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若是员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20.09.20 123
-
没有交过社保的职工工伤怎么办
没交社保,员工工伤赔偿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建议按流程先申请工伤认定,赔偿金额只有等鉴定等级后才能最终确定。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
2022-04-18 15,340 -
没交社保的职工受伤怎么办?
用人单位为未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受伤的,如果是属于在工作的时间内受伤的,劳动者应当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只有认定为工伤的,等病情稳定以后,在到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伤残鉴定
2022-04-25 15,340 -
在职工伤没买社保怎么赔
用人单位为未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受伤的,如果是属于在工作的时间内受伤的,劳动者应当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只有认定为工伤的,等病情稳定以后,在到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伤残鉴定
2022-07-24 15,340 -
工伤职工没有社保怎么赔偿
单位未在出事30天内申请的,员工及家属应在出事后一年内先行工伤认定,再伤残鉴定,然后索赔。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解除劳动关系的
2022-02-19 15,340
-
01:02
员工离职社保多交一个月怎么办
员工离职社保多交一个月,在企业缴费之后没有发生退休,及转移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可以到地税部门办理退费。流程如下: 1、带着离职员工的离职证明、缴费票据等资料,到地税申请退费,并且让地税部门重新确定缴费基数; 2、到企业参保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14,971 2022.05.11 -
00:53
职工医保退休后没有交满25年怎么办
在退休以后,发现自己的医保没有交够25年,那么就以申请去补缴。一次性把剩下的年份给全部缴完,如果一年缴医保是2000元的,还差十年,那么就需要一次性补缴20000,这对参保人经济实力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好处就是直接交够,以后就不用再交了,就可
11,672 2022.04.17 -
00:59
个体交的社保和职工社保有啥区别
个体交的社保和职工社保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险种不同:个人社保比较偏向于“新农合”,而多数缴纳新农合的人,其实也只是缴纳了一个医疗保险而已,但是社保中含有其他4个险种,除了医疗保险之外,还有生育险、养老险、工伤险、失业险; 2、
6,65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