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6)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8)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没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其他。
试用期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及试用期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等内容。
-
试用期没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试用期多长期限,岗位有多重要,试用期内都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内不签订劳动合同,或仅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不仅不能防范用工风险,反而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用工隐患。《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
2020.11.13 126 -
试用期没有劳动合同什么法律依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020.09.02 117 -
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具备下列法定事由的,可以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存在非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
2020.02.18 121
-
试用期没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
2022-05-22 15,340 -
试用期没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依据
用人单位未与试用期的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订立
2022-07-02 15,340 -
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在试用期内不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并不能免除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反,公司在试用期内不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没有降低成本,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也为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设置了障碍。
2022-04-17 15,340 -
劳动合同试用期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
2022-05-07 15,340
-
01:10
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如果劳动合同的时间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那么试用期不可以超过1个月; 如果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时间为1年以上不满3年的,那么对应的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 对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是3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9,049 2022.04.15 -
01:10
转继承有哪些法律依据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617 2022.04.17 -
01:11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
5,238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