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有借条并且有证据能起诉对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人起诉债务人,没有欠条,只要有其他证据也可以起诉。欠条是个人或单位在欠款、欠物时写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凭证性应用文。欠条今天也有人称作“白条”。欠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为证明一方欠另一方财物而立下的字据,一种凭据类应用文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被分为八种,分别是: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方有债务问题也是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在法律上,父母双方都有平等的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权利。只是一方有债务问题,那么往往体现了该方的抚养能力比较弱,那么会成为一个不利的因素。此时就要努力的证明自己在其他抚养能力上比男方具有优势,或者是证明对方存在有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情形。
只有借条可以到法院去进行起诉,但是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还款期限必须已经到达或者超过借条上约定的还款日期,但是对方并没有进行还款的,才可以提出起诉;如果未到约定的还款期限,就不能进行起诉; 2、没有在借条上约定还款期限的,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双方未约定借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归还,但需给债务人一定的合理期限。如果债务人超过了债权人提出的偿还期后债务人仍未进行还款的话,债权人也是可以起诉债务人的,这里的诉讼时效是3年; 3、有借条的同时,最好是有对方的收条或者银行转账凭证,以证明现金的流转,更容易胜诉。
-
没有借条且拒绝还款能起诉吗?
没借条且对方拒绝还款,出借人能起诉。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出借人可以通过借贷双方就借款沟通的短信记录、微信或其他聊天软件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银行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借款关系的存在。
2020.04.17 100 -
借条复印件能作为证据起诉对方吗
借条复印件是能作为证据起诉对方的。欠条被复印后在一定条件下有法律效力,但是在一些情形下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具体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020.05.02 122 -
借条复印件能作为证据起诉对方吗?
真实的借条复印件是能作为证据起诉对方的。欠条被复印后在一定条件下有法律效力,但是在一些情形下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具体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020.05.02 112
-
对方强迫我写借条有法律证据吗?能起诉对方吗?
所谓“胁迫”在相关的定义,在相关的民法书籍里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本人或其近亲属的身体健康、生命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求,迫使受害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 因此,如问题描述符合这种
2022-07-18 15,340 -
没有借条只有债权人的对方可以起诉吗
一般来说,没有借书很难证明双方有债务关系,没有足够的证据法院就不会受理案件。债权人不借的话,可以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债务关系的存在。1、找无利害关系的知情人出庭作证,但只有人证不够,需要物证协助。2、提
2021-10-20 15,340 -
对方起诉我借钱有证据吗
有无相应的转账凭证和能够证明借款合意的记录,有的话可以争取争取
2023-06-18 15,340 -
借条债权人有权起诉吗
借条是证明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证据,没有债权人姓名也就无法确定双方当事人,虽可以起诉,但其证明力存在重大瑕疵。
2022-12-17 15,340
-
00:51
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都哪些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 1、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证明资料; 2、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合同等; 3、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如诉讼请求中关于要求计付本金及利息数额的计算清单; 4、已偿
741 2022.08.30 -
01:02
别人欠钱没有借条能起诉吗别人欠钱没有借条能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原告适格;2、有明确的被告;3、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借款合同纠
463 2022.06.01 -
00:59
借钱没有欠条能起诉吗借钱没有欠条可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发生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纠纷之后,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供: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理由。是否具备欠条,不是起诉的必备要件。自然人之间的
5,05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