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拿到退休人员的丧葬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退休人员死亡后,由企业经办人员(个体从业人员死亡后由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携带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或殡葬部门的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费。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的标准退休人员丧葬费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个月数额。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标准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10个月数额。 1、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时,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2012年7月前月社会平均工资为3215元)发给丧葬补助费,其符合规定条件并经过认定的供养直系亲属按上一年本市10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一次性救济费。 2、职工的直系亲属无经济收入,其生活费用主要依靠职工供给,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列为该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①父(包括养父)、夫年满60周岁或虽未满60周岁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②母(包括养母)、妻年满50周岁或虽未满50周岁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③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18周岁或虽未满18周岁但在校读书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④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18周岁或虽已满18周岁但在校读书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救济费待遇如何办理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符合供养条件的直系亲属,应在申报死亡的同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供养直系亲属按月领取的救济费。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确定后,填写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档案,采集供养直系亲属的信息,从退休人员死亡的次月起,为供养的直系亲属发放按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遗属救济费现行标准是每月80元,城市还另加其他补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退休人员丧葬费多久到账
领取丧葬费期限为1年。向社保局提供死亡证明等必要文件,社保审核后按照限定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符合要求者由社保组织依据当地限定核算具体抚恤金、丧葬费金额。社保组织审批完成后,将相关金额转付当事人原单位,由原单位收到社保支
2020.12.20 1,557 -
离退休人员丧葬费
丧葬费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需要赔偿给死亡人亲属用以料理安葬死亡人后事的费用。丧葬费的赔偿标准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基数计算6个月,其总和便是丧葬费总额。
2021.04.24 179 -
退休人员丧葬费怎么计算?
对退休人员所赔偿的丧葬费应当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死亡的,应当对其家属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021.02.25 230
-
退休人员的丧葬费
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2021-12-28 15,340 -
退休人员丧葬费
一次赔偿金是死者生前的工资15个月,葬礼费用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孩子领取(必须由所在地村委会发行证明书确定具体待遇人员)。收件人持有以下资料到区社会保险局处理:一是死亡注销证明书(死者生前
2021-10-23 15,340 -
退休人员丧葬费
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标准: (一)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
2021-12-27 15,340 -
退休人员的丧葬费怎么算
1、退休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公死亡,丧葬费数额一般是该企业全部职工3个月的平均工资; 2、退休职工因为受到人身侵害死亡的,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其他。 申请
2022-06-27 15,340
-
01:02
退休人员丧葬费怎么办理流程
退休人员丧葬费的办理流流程如下:1、企业退休职工在家死亡的亲属带上户口本,死者身份证,医保两证一卡,火化大厅开据的三张收据到死者单位调档;2、可以拿着死者的火化证、盖有印单的收据、个人档案、身份证等证件和材料,到社会保险公司专门的办理丧葬的
8,186 2022.05.11 -
01:22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应当根据退休人员领取的地点进行确定。 法律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至于遗属可以领取多少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应当由各省的人民政府按照当
9,349 2022.06.22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