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家里受伤公司承担什么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相关法律规定如下: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者是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在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治疗终结后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及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伤残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具体如何赔偿,须根据伤情而定。如协商不成,可以起诉索赔。
-
员工在店里受伤店家要承担责任吗
员工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可以按照工伤赔偿程序维权,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然后申请丧失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之后根据鉴定结果确定赔偿金额。 员工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之日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未
2020.02.20 243 -
员工在店里受伤了,店家要承担责任吗
不一定,如果职工没有认定工伤,单位不承担责任。职工在工作单位受伤,并不等于是工伤,只有符合工伤条件的,才可以认定工伤。职工只有认定工伤,才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缴纳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承担,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的,由单位承担。
2020.09.23 1,301 -
在家受伤公司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治疗终结后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及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伤残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
2020.04.30 164
-
员工受伤公司员工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
2022-11-04 15,340 -
员工受伤公司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
2022-07-02 15,340 -
员工受伤公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只要员工受伤是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那么申请工伤认定,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是可以判定出来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
2022-03-04 15,340 -
员工打架受伤公司承担什么责任
属于工伤,由公司承担。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
2022-03-17 15,340
-
00:58
雇员劳动受伤,雇主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雇员劳动受伤,雇主应当承担的责任有: 1、雇员在工作期间受伤,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或故意行为而导致的受伤,雇主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因不可抗力而遭受的侵害除外,即雇主不需要承担责任。 2、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
4,743 2022.05.11 -
01:32
雇员受伤雇主如何承担责任
雇员的受伤应当分为工伤和非工伤,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受伤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雇员是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的,可以前往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被认定为工伤的雇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也就是雇主承担以下的赔偿责任:1、工伤假期待遇。被认定为
1,903 2022.04.15 -
00:57
公司的监事承担什么责任
公司的监事承担的责任,具体如下: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议; 5、向股东会议提出提案
1,007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