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并不知情,朋友现在已取保候审,再叫公司同意撤销案件,若公司不同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朋友可以取保候审吗
可以。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020.10.09 240 -
取保候审朋友可以吗
可以。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020.11.30 455 -
取保候审朋友做担保人
近亲属或者律师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满足条件的朋友可以作为保证人。 1、保证人必须与本案无牵连,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嫌的犯罪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保证人不能是本案的同案犯,也不能是本案的证人。 2、保证人应当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保证人应
2020.08.22 881
-
朋友被朋友骗取保候审犯罪能取保候审吗
诈骗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取保候审: 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
2021-11-12 15,340 -
亲朋朋友如何取保候审
首先,等待审查什么时候可以申请?有些人认为在没有逮捕的时候可以申请保释审查,但实际上根据法律的规定,在判决生效之前可以处理。在案件未经批准逮捕前申请等待审查可能是最好的时机。但并不是说在批捕之后就不能
2021-10-19 15,340 -
我朋友被刑事拘留,现在要办理取保候审,公安局不同意,我该怎么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2022-03-07 15,340 -
在朋友朋友以我的身份经营公司,现在成立了公司,请问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从风险方面讲,成立有限公司更为妥当。根据《公司法》第三条【法人财产权及股东责任】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2022-01-23 15,340
-
01:27
朋友欠钱不还可以报案吗
朋友欠钱不还可以报案,但用处不大。朋友欠钱不还,如果采取报案措施应该是不会受理的,因为债务纠纷是属于民事纠纷案件,你可以收集证据直接去法院进行起诉,民事纠纷案件不归公安机关管辖,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办理就可以,也可以与欠钱的朋友协商,协商后依旧
1,901 2022.04.15 -
00:54
朋友借款不还怎么办
借款期限届满,债务人仍然不偿还借款的,债权人应采取合法的方式追回借款,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回借款:首先,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清偿所欠借款但就是不给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以追回借款;其次,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沟通无果的,
427 2022.04.17 -
00:55
朋友欠债不还怎么办
朋友欠款不还时的做法:首先,与债务人进行协商,以达到收回欠款的目的;其次,如果协商失败,可以请律师出具律师函,按照双方的协议欠条或者借款合同,对债务人进行催收,催促其归还本金和欠款利息,催促朋友在规定期限内清偿债务;最后,如果债务人拒不偿还
6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