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船可否作为一个独立案件呢?扣船只能作为一种诉讼保全措施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我国民诉法的规定,扣船只能作为一种诉讼保全措施,换句话说,扣船8身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案件。如果作为诉讼保全措施,原告必须首先向法院起诉,然后再申请扣船。然而在本案中,原告即申请人只想由我国法院如船。强制对方提供议保,而损害赔偿的实体纠纷不准备在我国解决。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作为一个独立的扣船案件受理比较合适,手续也更为简便。 1.从理论上讲,申请扣船案件具有其他案件的一般特征,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阴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2.从实际情况看,申请人只要求扣留对方船舶,促其姓洪温保,而不想通过法院解决实体纠纷的措况在我国法院是经常碰到的,如果硬要申请人向法院起诉后再申请扣船,抡达到其目的后,再由申请人撤诉,这样既手织繁琐、耽误时间,也给申请人造成许多不便。 3.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设立海事法院的几个问题的决定》小弟三条规定了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围,其中第十五款规定,海事油院可以受理“因海事海商纠纷,起诉前一方当乐人申请采取保全措的对口押船舶的案件”。因此,我院认为,在决定立案时,没有要求申请人必须起诉,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或双方达成了协议,即命令将扣押的船舶放行而结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录音资料属于视听资料或者电子证据,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直接证据是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录音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原告。 自然人即使没有诉讼行为能力,同样具有诉讼权利能力。但却不能亲自实施诉讼行为,而只能通过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能作为保函吗
一般情况下,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能作为保函的。 在司法实践中多数地方的法院都是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可以作为保函使用,因为一旦保险公司提供了担保都会向法院提交一份保函。
2020.07.02 535 -
-
醉驾有案底还能上船工作吗
酒驾醉驾找工作有影响,但不影响上船工作,有案底也可以从事。醉驾的人不能找以下工作:法官、人民陪审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辩护人、司法鉴定人员、公证员、警察、外交人员、村委会成员、拍卖师、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等。
2020.05.04 429
-
船长对船员进行禁闭措施,船长以明显不当为由起诉
根据《海商法》第三十六条“为保障在船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船长有权对在船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采取禁闭或者其他必要措施,并防止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的规定,任何在船人员如有危害船舶或船上的生命、财产安
2022-03-27 15,340 -
离婚案件是否一般只能作为一般的代理
一、离婚诉讼只能选择一般代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二、根据2021年《民
2021-07-21 15,340 -
船员工资为什么被扣
因为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尽,先提供给您两条建议:1、您和其他船员行尽快向劳动部门反应拖欠工资的问题,有劳动稽查部门出面协调处理此事。2、要尽快了解到公司财产在清偿完前一案件债权人债务后,不足以清偿你们工
2022-03-09 15,340 -
船长对船人员能否采取禁闭措施或其他必要措施
根据《海商法》第三十六条“为保障在船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船长有权对在船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采取禁闭或者其他必要措施,并防止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的规定,任何在船人员如有危害船舶或船上的生命、财产安
2022-03-18 15,340
-
01:32
财产保全的措施有多少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之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的措施,具体而言: 一、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被保全的财物进行清点后,就地封存,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财产的一种措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
1,294 2022.04.15 -
00:58
派出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吗派出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一般会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6,337 2022.05.11 -
01:13
吵架能否作为离婚证据吵架可以辅助证明夫妻感情问题,而离婚诉讼的关键就是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单纯的吵架并不意味着夫妻感情确实破裂。根据婚姻法规定,法定破裂的情形就包括:1、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甚至是遗弃的行为;2、一方存在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3、双方
1,60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