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生育津贴是否能享受产假?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生育保险,劳动者产假期间领取了生育保险支付的产假津贴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再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因为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生育津贴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晚婚晚育的,具体延长多少天,需要查看所在城市的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陪产假有生育津贴。生育津贴属于生育保险待遇的一种,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陪产假的生育津贴表现为职工的工资,是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发放的。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陪产职工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审核完毕后会将生育保险费用划拨给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再由其按照标准发放给职工。
产假津贴和产假工资不能同时领取,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只享受产假津贴。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产假前按照工资标准支付生育津贴。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能同时享受吗
女职工产假期间,只是享受生育津贴。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
2020.05.10 644 -
-
产假结束后辞职能享受生育津贴吗
产假休完后辞职可以享受与生育津贴。申领条件: 1、参加生育保险的时间累计要达到12个月以上且到生育当月都必须是参保状态(在政府社保网上查到有关数据)。 2、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生育服务证或准生证。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
2020.11.24 656
-
产假期间辞职能享受生育津贴吗
可以享受生育保险金。产假后辞职还能报销生育津贴吗 申领条件: 1、参加生育保险的时间累计要达到12个月以上且到生育当月都必须是参保状态(在政府社保网上查到有关数据) 2、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生
2022-08-08 15,340 -
夫妻一方流产是否能享受再生育的生育津贴
第九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在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后,可以再生育一胎:(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1个子女的。(二)独生子女死亡的。(三)只有1个子女,该子女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
2022-04-01 15,340 -
为什么领取生育津贴后,劳动者无法享受产假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生育保险,劳动者产假期间领取了生育保险支付的产假津贴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再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因为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生育津
2022-04-13 15,340 -
产假结束后辞职能享受生育津贴吗
劳动者休完产假就辞职的,只要参加生育保险的时间累计要达到12个月以上且到生育当月都必须是参保状态(在政府社保网上查到有关数据),就可以领取生育险,与劳动者辞职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申领条件: 1、参加生育
2022-04-23 15,340
-
01:08
小产生育津贴怎么报销小产生育津贴的报销如下: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死亡证明;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 4、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到购买社保所在地办理即可; 5、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仅限女方生育
7,787 2022.04.17 -
00:58
怎么领生育津贴领生育津贴,一般有以下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下:1、产后3个月内把材料交女方单位人力资源部;2、填写《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并由单位盖章;3、个人执此表到爱人单位盖章并双方本人签字,返还女方单位;4、女方单位每月5日-25日报社保申报,资
12,019 2022.04.17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9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