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是否会扣除劳动者的防暑降温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温天气下安排劳动者工作,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发高温津贴。按照本市规定,每年6—9月用人单位应按月或一次性向全部在岗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今年标准为每月116元,4个月共计464元。这一标准比去年每月提高了10元。今年本市下发了《关于试行企业高温津贴制度的通知》,首次建立高温津贴制度,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含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额外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计入工资总额,但不包含在最低工资当中。今年本市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日21元,按日计算,按月发放,且必须以货币形式发放,不得以发放绿豆、清凉饮料等实物形式代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广大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下应采取合理的工作班次,减少劳动者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时,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达到37℃以上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切实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性质不同:高温津贴顾名思义,是为在高温下工作的人提供的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只能以现金发放,不得借故以实物如饮料等发放。防暑降温费是福利的一种,目的是“防暑降温”,对工作环境是否高温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以现金发放,也可以以实物如饮料等发放。
-
防暑降温补贴和高温补贴
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不是一回事,首先,高温津贴是对某些特殊工种而言的,只有符合一定要求才能领取;而防暑降温费却是对高温期内的所有员工而言的,只要企业愿意提供这项福利,就可以人人有份。 其次,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支付的特殊消
2020.05.03 337 -
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是一回事么
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不是一回事。防暑降温费是指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费用之外的福利待遇支出,是职工福利。高温津贴是指用人单位为了补偿职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
2020.06.23 149 -
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防暑降温费是指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费用之外的福利待遇支出,是职工福利。高温津贴是指用人单位为了补偿职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高温津贴是工资;防暑
2020.03.09 160
-
降温费、高温费等防暑降温费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是否可以扣除?
降温费、高温费属于防暑降温费用,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不允许扣除。《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法规》国税发[1994]89号二、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对工资、薪金所得的具体内
2022-02-06 15,340 -
高温天气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同时还有降温费吗
高温天气下安排劳动者工作,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发高温津贴。按照本市规定,每年6—9月用人单位应按月或一次性向全部在岗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今年标准为每月116元,4个月共计464元。这一标
2022-04-15 15,340 -
防暑降温的高温费是劳保还是职工福利
防暑降温的高温费属于职工福利范畴的费用,而企业为了员工的福利发放的一些防暑降温的饮料、药品等就属于劳保。
2022-11-03 15,340 -
高温天气下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同时还有降温费吗?
高温天气下安排劳动者工作,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发高温津贴。按照本市规定,每年6—9月用人单位应按月或一次性向全部在岗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今年标准为每月116元,4个月共计464元。这一标
2022-04-08 15,340
-
01:00
上海高温补贴费2021标准2021年上海高温补贴费标准为300元一个月。发放情形如下: 1、露天工作:对于露天工作的职工,不论当天温度如何,单位都应支付夏季高温津贴; 2、室内工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单位应当支付夏季高温津贴。 根
3,098 2022.06.22 -
00:54
公司不发高温补贴算违法吗公司不发高温补贴的,属于违法行为。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因此,公司在高温的天气安排劳动者进行工作,
3,642 2022.04.17 -
01:02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只要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
840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