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自动离职的几种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什么是自动离职?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曾经明确,“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即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如辞职未准擅自离职;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 劳动部办公厅 《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 劳办发[1994]48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一)项中的“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工伤认定的情形有: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3、患职业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离职赔偿代通知金的情形有几种
离职赔偿代通知金的情形有: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
2020.03.27 147 -
职工认定工伤的七种情形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的,职工受用人单位派遣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2020.02.07 240 -
旷工几日后自动离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文中对于旷工几天可以开除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公司不一样的规定,一般的公司都有的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规定,一般情况来说,连续旷工15天,或者是一年之内累计一共旷工30天以内的,将给予辞退。具体情况还要参照其本单位的规章制
2020.03.14 231
-
涉及自动离职的几种情形,离职争议应该如何处理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当前,处理自动离职争议的主要依据有: (1)《劳动法》。 (2)《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
2022-04-22 15,340 -
员工辞职的几种情形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对员工有暴力或威胁,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支付工资,员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二是根据员工自身选择,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
2021-11-15 15,340 -
职工自动离职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自动离职?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曾经明确,“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即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
2022-04-16 15,340 -
职工自动离职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自动离职?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曾经明确,“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即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
2022-04-23 15,340
-
01:04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没有自动离职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协
3,619 2022.05.11 -
01:12
不适用死刑情形有几种
不适用死刑情形有以下两种: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
2,386 2022.07.04 -
01:11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几种
担保合同无效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第二种是主合同有效,但担保合同本身无效。 若主合同出现了以下情况,不管担保合同内容如何,它都因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 (一)一方采用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联,损害国家
2,0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