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起伏线医疗保险报销报销比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如下: 一、住院报销比例: 1、一级医院,超过起付标准到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可报销九成; 2、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以上到1万元的部分可补偿85%;超过1万元到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可补偿九成; 3、三级医院,超过起付标准到五千元的部分可补偿8成;五千元到1万元的部分可补偿85%;超过1万元到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可补偿九成。 4、退休人员在以上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可再增加5%。 二、住院报销起付线: 1、一级医院两百元; 2、二级医院伍佰元; 3、三级医院八百元; 4、恶性肿瘤患者,在一个医疗年度内多次由于放、化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只计算一次起付线。 三、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门诊慢性病分为甲类慢性病以及乙类慢性病。 1、甲类慢性病患者因病导致的满足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补偿85%。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患者的门诊血液透析费用、腹膜透析费用及器官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的费用在上述基础上报销再增加10%。 2、乙类慢性病起付线标准:三百元。乙类慢性病患者因病导致的可报销门诊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标准的部分可补偿八成,一个医疗年度(或有效期)内不可以比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高。 3、参保人员可同时认定两种乙类慢性病,并依据最先认定的双病种管理,每个病种单独进行起付线的计算。 慢性病病种的认定管理、最高支付限额将按照统筹基金收支状况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适时调整。慢性病鉴定标准、细则及程序,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住院治疗二次以上的,从第二次住院治疗起,不再收取起付标准的费用。转院或者二次以上住院的,按照规定的转入或再次入住医院起付标准补足差额。 学生、儿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8万元以下医疗费用,三级医院起
2020.04.24 500 -
医疗保险医疗费报销比例
社保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如下: 一、住院报销比例: 1、一级医院,超过起付标准到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可报销九成; 2、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以上到1万元的部分可补偿85%;超过1万元到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可补偿九成; 3、三级医院,超过起付标准到五千元
2020.11.01 421 -
医疗保险对报销比例
1.城镇居民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住院治疗二次以上的,从第二次住院治疗起,不再收取起付标准的费用。转院或者二次以上住院的,按照规定的转入或再次入住医院起付标准补足差额。 2.参保居民在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起
2020.07.23 263
-
医疗保险报销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比例
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所花的钱;门诊、急诊所花的钱;没达到基本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的医疗花费;在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依据比例要参保者自己承担的费用;个人帐户不足支付部分由参保者自己承担。 基本医保统
2022-08-02 15,340 -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具体来说,农村医疗保险,门诊最高60%,住院最高60%,大病最高70%居民医疗保险,学生、儿童最高65%,70岁以上老年人最高65%,其他城镇居民最高60%
2021-10-02 15,340 -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简单来说,参保人员在在职缴费期间缴费时间越长、缴费越多,那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这充分体
2021-12-27 15,340 -
茂名医疗保险怎么报销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按照参保人员的类别确定不同的标准。 1、是学生、儿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8万元以下医疗费用,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二级
2022-07-17 15,340
-
01:07
医保意外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医保意外险报销比例的规定如下:门诊报销比例:1、如果是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20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50%;2、如果是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70%;3、如果是
16,050 2022.05.11 -
01:05
医保甲类报销比例
医保甲类报销比例如下:甲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某统筹地区一职工发生住院医疗费20000元,其中药品费用7000元,分别是甲类药品5000元,乙类药品1000元,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甲类药品费用
10,060 2022.04.17 -
01:08
成都医保报销比例
成都医保报销比例的规定如下:三级医院85%,二级医院90%,一级医院92%,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了住院医疗服务协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在此基础上,年满50周岁的增加2%,年满60周岁的增加4%,年满70周岁的增加6%,年满80周岁的
7,373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