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2020年行政诉讼费的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行政诉讼费用是行政诉讼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由当事人负担的、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费用。包括二类:一是案件受理费,即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时当事人应当交纳的费用,如一审案件受理费、二审案件受理费和申请执行费;二是其他诉讼费用,如鉴定费、勘验费、证人补贴和差旅费、公告费、诉讼资料副本制作费、执行中的其他费用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支付的其他费用。那么,行政诉讼费收取标准应该是多少?行政诉讼受理费按以下标准缴纳: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行政赔偿案件不收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律师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 (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法院收取诉讼费的标准不同。基本可以分为财产类案件和非财产类案件两种类型。其中,财产类案件一般按诉讼标的额(诉讼涉及的金额)来决定诉讼费的多少。对于非财产案件,一般都有固定的金额或者金额区间。
-
2020年民事诉讼费标准
财产案件: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
2020.01.07 398 -
2020年诉讼费用标准是什么
1、计件收费标准。每件收费3000—10000元。 2、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标准。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10%(最低收费3000元)。1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6%。1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4%。按当事人争
2020.05.08 278 -
2020年离婚诉讼费用是多少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2020.11.08 163
-
2017一至2020年行政诉讼费标准是多少?
行政诉讼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行政诉讼费用是行政诉讼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由当事人负担的、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费用。包括二类:一是案件受理费,即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时当事人
2022-04-10 15,340 -
请问离婚诉讼费标准是多少?
根据2007年4月1日生效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 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
2022-03-27 15,340 -
行政诉讼收费标准是多少
按照《诉讼费用支付办法》的规定: 诉讼费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工补贴等。 该办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费按照
2021-10-29 15,340 -
请问2019年最新的离婚诉讼费标准是多少?
离婚诉讼费标准按照最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的规定缴纳。最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是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 《办法》中规定: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
2022-04-15 15,340
-
01:00
行政诉讼申请复议或诉讼的期限是多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期限在法律上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关于行政复议,期限是六十日,是从公民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起算的。关于行政诉讼,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经过行政复议再进行行政诉讼,这种情况下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期限是十五日,是从公
3,149 2022.04.15 -
01:19
离婚诉讼的诉讼费是多少根据相关规定,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为五十元至三百元不等。案件中涉及财产分割的,如果财产总额不超过二十万元,不用另外缴纳费用;如果超过了二十万元的,按照财产总额的百分之零点五的比例缴纳诉讼费。另外,诉讼费一般由原告在起诉时先垫付,待案件审理完毕
2,070 2021.03.24 -
00:59
2020年最新贪污罪量刑标准是多少根据《刑法》关于贪污罪的处罚规定,行为人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的轻重,可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1、涉嫌贪污金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役,并作罚金处罚。2、行为人涉嫌贪污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可判处
9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