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30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可以看出,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资方要支付拖欠工资、补偿金(25%拖欠工资额),必要时还要支付赔偿金(但要以造成实际损害为前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适用情形: 1、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等。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依法实施经济性裁员的; 2、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 3、用人单位主动提议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等。
-
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一)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单方面且合法地解除劳动合同的,即出现以下情
2020.10.23 150 -
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适用情形是什么
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适用情形:由用人单位提出的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他。
2020.08.10 131 -
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1.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者职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根据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但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2.用人
2020.04.17 169
-
向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有哪些情形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依法实施经济性裁员的; 2、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 3、用人单位主动提议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等。
2022-07-04 15,340 -
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适用情形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依法实施经济性裁员的; 2、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 3、用人单位主动提议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等。
2022-05-16 15,340 -
劳动者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要求适用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2021-12-25 15,340 -
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情况下劳动者有经济补偿
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 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1 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
2022-04-28 15,340
-
01:24
经济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区别有哪些
两者的支付条件不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一般包括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执行裁员、双方共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到期是否重新签订的情况。而赔偿金是用人单位一方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约,也可以不履行
3,939 2022.04.17 -
01:11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一般发生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次性向员工支付经济上的补助。又可以被称为“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8,917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3,9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