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解读有哪些内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单位和个人依法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第三条当事人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 第四条处理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及时、公平、合理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人事部设立人事仲裁公正厅,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市)、县(市、区)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办理仲裁委员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第八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以上(含三名)的单数仲裁员组成,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九条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和律师为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章管辖 第十条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部委直属在京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事争议,由人事部人事仲裁公正厅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市)、县(市、区)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四章处理程序 第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数递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四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第十六条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 第十七条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十八条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只有经过质证认定的事实,才可以作为仲裁的证据。 第十九条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二十条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二十一条仲裁庭对重大的或者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二十二条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5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效力。 第二十三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五章执行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发生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当事人必须执行。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发生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条仲裁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收取仲裁费的标准和办法,由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人事争议包括: (1)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因除名、辞退、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3)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5)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受理范围如下: (一)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根据《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处理人事争议,应当注重调解,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争议有这些处理机构: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3、人民法院。一般是先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2020.10.07 76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哪些内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动争议可以适用本法、提供的相应解决方式与程序,以及对产生的劳动争议可以进行调解和仲裁的要求等内容。
2020.06.04 179 -
劳动争议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争议的内容: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关于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以及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的争议等。
2022.08.11 232
-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34条有哪些内容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事争议委员会应当予以批评、责令改正;触犯法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一)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工作的。(二)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
2022-09-09 15,340 -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11条有哪些内容?
人事争议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是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形式。仲裁庭一般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主持仲裁庭工作;另两名仲
2022-09-18 15,340 -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18条有哪些内容?
人事争议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将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2022-09-08 15,340 -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36条有哪些内容?
因考核、职务任免、职称评审等发生的人事争议,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022-09-17 15,340
-
01:32
总经理的工作内容有哪些总经理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内容有: 1、总经理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将完成情况及时汇报给董事会; 2、负责宣导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3、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
3,250 2022.04.15 -
01:15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证据。而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这时候可以选择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的争议问题。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劳动者更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1,6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