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当事人可以不出庭吗?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不出庭的后果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在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出庭的情况下,当事人本人不出庭是可以的。但是,离婚案件却有特别的规定。 离婚诉讼案件直接涉及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夫妻感情变化微妙,即便是有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无法体会和准确地表达当事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意志变化。为维护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对离婚诉讼当事人是否出庭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据此规定,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本人应当出庭参加离婚诉讼。如果其确有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由法院根据客观情况确认其是否可以不出庭参加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不能。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到人身关系的解除,应当慎重考虑。且在判决离婚时需要考虑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需要当事人双方共同参与举证。因此,一般情况下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出庭,若本人不能表达意思(如精神疾病)可不出庭,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如出国不能到庭)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进行说明。
-
离婚诉讼当事人能不能不出庭
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一般不可以不出庭,因为离婚案件具有较强的人身性,需要当事人到场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即使委托了代理人一般也需要出庭。 不过如果当事人不出庭但向法院提交了自己对是否离婚以及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的书面意见的;或者有下列特殊情况
2020.05.11 101 -
离婚诉讼当事人必须出庭吗
离婚诉讼当事人当然要出庭。因为离婚诉讼具有较强的人身性,要求当事人必须出庭表达自己的意志;如果被告经过两次传唤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会进行拘传,如果原告不出庭的,法院会按撤诉处理。如果确实无法出庭的,在委托代理人,并向法院提交了自
2021.01.25 161 -
当事人起诉离婚不到庭不出庭可以吗
起诉离婚对方不出庭的可以直接办离婚,但是只能够诉讼离婚,而不能办理协议离婚。诉讼离婚中原则上需要双方当事人都到庭,如果其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
2021.01.02 116
-
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可以不出庭吗
1、离婚诉讼当事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需要出庭,因为离婚案件具有比较强的人身性质,需要当事人自己表达意愿。 2、但是如果当事人确实找不到,那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 3、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
2022-11-10 15,340 -
离婚当事人可以不出庭参与离婚诉讼吗?
在离婚案件中,有的当事人双方矛盾很深,彼此不愿意在法庭上见面,于是委托律师全权替自己打官司,而本人不出庭。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一般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出庭,但是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到人身关系,为了慎重起
2022-06-29 15,340 -
当事人可以不出庭参与离婚诉讼吗?
在离婚案件中,有的当事人双方矛盾很深,彼此不愿意在法庭上见面,于是委托律师全权替自己打官司,而本人不出庭。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一般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出庭,但是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到人身关系,为了慎重起
2021-01-27 15,340 -
离婚诉讼当事人可以不出庭参与吗?
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 一般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出庭,但是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到人身关系,为了慎重起见,法律规定:除非当事人确有特殊情况(比如是精神病患者
2023-01-12 15,340
-
00:57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一般有以下的两个后果,具体如下:1、如果被告拒不到庭应诉,也就意味着被告已经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审理,甚至还可以作出缺席判决;2、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进行调解
4,888 2022.05.11 -
01:18
诉讼离婚被告不出庭要怎样办
一般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即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仅审查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的事实,视为被告方放弃质证、抗辩的权利。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概率极大。但离婚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到庭,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缺席判决
877 2022.04.17 -
00:55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 1、起诉离婚时,对方能不出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 2、根据民事诉讼法
439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