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孩子户口和父母名字有关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遗产的分割和户口是没有关系的; 2、如果没有遗嘱的话,是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的; 法定继承: 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也可以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扶养人姓氏;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下可以改姓;子女会与再婚的父母形成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因此子女可以随母姓。
父亲去世后,如果没有遗嘱,就应该按照法律进行遗产分割,单从房产来说,死亡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拥有同等权利的继承权,由以上关系中的所有成员平均分配死亡人的房产。 如有任何一人不想继承房产,可去公证处做一份放弃继承公证,持此公证,其他有继承权力的人一起到房产局将上述房产过户到继承人名下,可按份共有,比如说有5个人继承,那么每个人继承该房产的20%,这个份额回体现在新出的房产证上面。 没有时间限制,到当地派出所开一个死亡证明,然后和兄弟姐妹还有母亲一起到公证处去公证然后到房产部门过户。子女在外地可以发一个委托书。
-
父亲去世孩子户口能迁入吗
孩子户口,可以随父亲,也可以随母亲;可以将孩子户口从父母双方的任何一方迁入另一方,拿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等材料,到迁入地派出所开接受证,再到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2020.07.12 969 -
父亲去世,孩子户口怎么迁?
孩子迁户口的手续: 1、把落户申请(派出所有统一的格式,只要填入简单的几项即可)交入转入地的派出所,派出所开具接纳证明; 2、等待转入地户籍警察调查,符合转入条件派出所开出接纳证明; 3、将接纳证明交给转出派出所,转出派出所开出准迁证明同时
2020.05.20 1,844
-
户口本是父亲的名字, 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 母亲改嫁户口本怎么弄?
到派出所上户口,需要村委会出证明。《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
2022-02-26 15,340 -
父亲去世了户口本是母亲的名字
您父亲立的是代书遗嘱,代书遗嘱的成立要件是要有两个见证人,代书人按照立遗嘱人的指示内容草拟,拟好后由立遗嘱人签字按印,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字按印,注明年月日;同时,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神志清楚,意识
2022-03-19 15,340 -
户口在父母名下, 父母还在, 父亲去世了, 孩子的户口可以迁入母亲吗
当事人的户口,可以参照如如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当事人毕业两年后,未实现就业的,户口可以在不改变“非农业”性质的前提下,迁回原籍挂靠在父母的户口所在地入户; 2、购房入户:当事人经济条件允许的,
2022-02-23 15,340 -
母亲去世子女和父亲的名字可以吗
要看是婚前买的还是婚后,如果是婚前,属于你母亲的那部分有你们的继承权。焕廷法律服务团队A为你解答
2022-10-23 15,340
-
01:03
父亲有案底孩子户口随母亲有影响吗
父亲有案底孩子户口随母亲有影响。父亲有案底,离婚后孩子随母亲,不会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但是如果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时或者征兵时,直系亲属有违法犯罪行为是会影响子女政审的。对于孩子户口随谁,并不会消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父亲有案底是
24,978 2022.04.17 -
00:59
小孩上户口需要父母本人去吗
小孩上户口需要父母本人。小朋友上户口时,必须要监护人的一方在场。登记户口的时候,需要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凭借医院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还要父母任意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到当地派出所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
26,553 2022.04.17 -
00:55
打胎需要孩子父亲签字吗
打胎可以不需要孩子父亲同意。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且需要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需要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
2,7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