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找哪个部门拖欠农民工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5、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电话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将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劳动者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最有效的办法是:劳动者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
拖欠农民工工资找哪个部门
拖欠农民工工资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
2020.10.02 194 -
农民工拖欠工资找哪个部门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以找以下部门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其他。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020.08.27 180
-
农民工工资欠款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也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
2022-04-10 15,340 -
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办?拖欠农民工工资找哪个部门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
2022-03-28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尊敬的咨询者,您好,根据你向我咨询的问题,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到当地街镇所设劳动监察中队或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这样才能更好的,最大
2022-03-31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拖欠农民工工资,建议先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必要时,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具体做法如下: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然后,你再申请劳动仲裁。这样的话,你可以要求公司
2022-01-19 15,340
-
01:04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哪个部门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逾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可以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
2,462 2022.04.17 -
01:35
农民工工资拖欠找什么部门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逾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首先可以到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
6,835 2022.04.17 -
01:54
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办找谁
被拖欠工资后,农民工要注意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了:直接与用人单位协商,警告对方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举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申请劳动仲裁,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咨询法律意见;
21,32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