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签合同二倍工资的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合同期满未续签书面合同的,不能简单类推适用二倍工资罚则。未续签合同期间劳动者权利义务按照劳动争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可以视为双方以原合同条件继续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4条也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未续签劳动合同情形下,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既然是“视为续签劳动合同”,理所当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情形,劳动者不能主张二倍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诉讼时效是一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请求双倍工资应当先进行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续签劳动合同工资改变问题
续签劳动合同属于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重新签订一份新的劳动合同,那么在单位没有降低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拒绝续签订则单位可以不用支付离职的补偿金。反之,则用人单位应得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2020.05.19 286 -
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的问题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02.09 189 -
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问题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
2020.08.22 166
-
在职员工主张未签合同二倍工资的问题
在职员工主张未签合同二倍工资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有时效性。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二倍工资时效起算,各地规定
2022-05-01 15,340 -
合同未续签二倍工资吗?
合同期满,未续签继续用工,适用二倍工资罚则。 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合同二倍工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已经完结,用人单位继续用工是新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继续用工满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
2022-08-22 15,340 -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 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
2022-04-21 15,340 -
补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
“两倍工资”和“补订合同”是用人单位并列承担的责任,即使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仍应支付劳动者两倍工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2022-04-23 15,340
-
01:04
未签订合同 双倍工资计算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具体如下: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
1,796 2022.04.17 -
00:50
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支付几倍工资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应当支付两倍工资。用人单证招录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支付两倍工资的时间应当从用工的第二
3,022 2022.04.17 -
00:51
签电子合同要注意哪些问题签电子合同,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资格和能力; 2、电子合同所涉及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是否存在使电子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 3、双方人在签订电子合同的时候,是否属于自身的真实意思表示。 无
1,561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