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的立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的,且数额较大属于诈骗罪。财物被骗要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审查立案并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一、刑法规定:1.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司法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
抢夺公私财物罪如何立案标准
刑法没有抢夺公私财物罪,只有抢夺罪,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应该立案追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一千元至三千元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抢夺
2020.04.02 100 -
青岛诈骗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这笔钱不管是多少都可以报警,但是要达到立案标准,就需要一定数额,全国标准为3000元以上,有地方标准就按地方标准,达到数额公安机关就可以立案。诈骗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利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
2022.04.13 1,124 -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3000元以上,应该立案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
2020.02.29 130
-
虚构事实借钱诈骗立案标准虚构事实借钱诈骗立案标准
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定罪量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
2022-05-10 15,340 -
公私财物诈骗立案标准是如何?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3-06-11 15,340 -
公私财物诈骗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
2021-12-04 15,340 -
诈骗公私财物立案标准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3-06-10 15,340
-
01:10
毁坏公私财物罪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可以得知,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对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追诉: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达到五千元以
5,249 2022.04.17 -
01:20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立案标准
如果犯罪嫌疑人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构成了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第一,如果造成公私财物损
4,546 2022.04.17 -
01:13
走私废物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逃避海关的监管,非法走私我国明文禁止进口的废物、或我国明确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走私国家明文禁止进口的废物,并且导致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 2、走私国家明文禁止进口的危险性
32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