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爸爸妈妈不喝奶粉离婚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岁的宝宝,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优先考虑母亲,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如果是特殊情况的话,判决也会有所不同。 1.母亲本身患有疾病,或因为疾病无法照顾孩子,或因为疾病具有传染性,无法用母乳哺育孩子,孩子就会判给父亲。 2.母亲个人没有要尽监护人责任的意思,没有照顾好孩子,而父亲也有要抚养孩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就会判给孩子的父亲。 3.孩子跟随母亲生活,但是因为母亲经济条件不行,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生活环境,这个时候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成长考虑,就会判给条件更好的父亲方。 4.孩子跟随母亲生活,但是母亲本人有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如赌博、吸毒等行为,法院认为会给孩子的品行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会判给父亲了。 5.父母亲都有很大的问题,都不能够承担起照顾幼儿的责任,这个时候就会由其亲戚中选择一位品行端正、经济条件好的近亲,而且得到其同意,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他。若是近亲中也没人,那么社会上的好心人或者是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帮忙照顾,直到孩子长大成人。
爸妈离婚后宝宝的抚养权归属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法律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
爸妈离婚4岁男宝宝判给谁
爸妈离婚,4岁男宝宝会判给父母双方中经济能力较好,能够让子女有更好生活环境的一方。根据法律规定,孩子已满两周岁不满八周岁的,并且父母对抚养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所以谁的抚养更
2021.02.02 147 -
宝宝户口跟妈妈和爸爸上的区别
法律分析:根据户籍管理规定,新生婴儿在办理入户时,可以跟随父亲或者母亲中任何一方。但是与之配套的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满足一定的优先顺序: 1、其中一方是个人户,另一方是集体户,则只能上在个人户上; 2、双方都是集体户,但一方是单位集体户
2020.02.09 2,720 -
爸妈离婚4岁男宝宝应该给谁
法院将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对未成年子女最有利的原则,判决父母离婚4岁男婴的监护权。 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优先考虑: 1、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儿童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3、无其他子女
2022.04.13 349
-
两年,宝宝有一岁半,爸爸经常不带,妈妈有多大的机会争到
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
2022-10-21 15,340 -
爸妈离婚4岁男宝宝判给谁
爸妈离婚4岁男宝宝抚养权的判决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
2023-01-13 15,340 -
一岁女宝宝抚养一岁女宝宝爸妈关系不好
小孩抚养权归谁,需要根据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原则,综合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家庭条件、住房条件、道德品质、有无不良嗜好、孩子的性别、孩子以前的生活环境等因素。
2022-11-02 15,340 -
宝宝不到一岁妈妈怎么离婚
1、宝宝不满一岁,女方可以提起离婚诉讼。一般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同意离婚,则可以协议离婚。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2023-01-06 15,340
-
01:05
宝宝一岁半离婚怎么判宝宝一岁半的话,在离婚的时候,法院很有可能会把抚养权判给母亲一方。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法律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宝宝的年龄尚未达到两周岁,这时候宝宝与母亲一方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为了保护宝宝的合法权益,同时体现
1,173 2022.04.17 -
01:51
宝宝一岁半离婚会怎么判一岁半的宝宝离婚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判给女方,也就是说宝宝很有可能会被判决跟随母亲一方生活。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明确规定,对于未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以由母亲一方直接抚养为原则。换句话说,除非存在特别的理由,在夫妻双方解除婚
2,207 2022.04.15 -
01:24
宝宝一岁半父母离婚怎么判宝宝一岁半父母离婚的话,宝宝很有可能会判给女方。因为,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对于未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一般情况下应当跟随母亲一方生活。因此,宝宝一岁半的话,宝宝的抚养权就更有可能会判给女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就算父母离婚也不意味着
2,0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