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工资扣除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要从工资扣除的比例。单位方式参保,以实际工资作为交纳基数。以单位买全社保为准,计算如下所示: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而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举个例子,为了计算方便,以工资为4000元/每月,那么其需要交纳的保费为:医疗保险:4000*2%=80元,单位4000*8%=320元;养老保险:4000*8%=320元,单位4000*20%=800元;失业保险:4000*1%=40元,单位4000*2%=40元;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4000*1%=40元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4000*1%=40元公积金:4000*3.5%=140元,4000*3.5%=140元。因此个人总计为:580元,单位总计为:1420元。计算的数据可能会与实际的有出入,但计算的方式是这样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需要结合所在地的社保基数。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月缴费标准有五个档次,598元/月;905元/月;1097元/月;1794元/月;2990元/月。个体劳动者既可自愿选择五个档次中的其中一档参保缴费,也可按照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实际收入申报缴费,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实际收入低于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百分之六十确定缴费基数;高于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百分之三百确定缴费基数。
月工资6000元,社保大概需要交612元,公积金约为300元;根据2018年新出台的税法,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约为2.64元。因此交完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后,大概是5085.36元。
-
工资10000扣多少社保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在每个地区规定不同,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但缴纳比例不同。以北京为例,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为8%;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0%,个人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单位1%,个人0.2%;工伤个人不缴费;
2020.07.06 424 -
交社保扣多少工资
社保一般扣工资的多少的规定是:各地的缴纳基数一般有多种档次,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基数缴纳。同样,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是按选择的缴费基数然后按不同险种的比例扣缴,方法同上。
2020.01.17 640
-
发工资扣除社保要扣多少
社保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9%左右来扣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按70比30来缴纳的,你现在因为要上学而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所以只能算在试用期,那么试用期期间可以不交社保。所以你要全部承担社保的费用。300多。
2022-06-13 15,340 -
工资扣除社保剩余多少
社保是国家强制企业给员工缴纳的,公司和员工各承担一定的比例: 养老保险,企业缴纳20%,个人缴纳8%; 医疗保险,企业缴纳7.5%,个人缴纳2%; 失业保险,企业缴纳2%,个人缴纳1%; 工伤保险,企
2022-03-20 15,340 -
社保扣工资是多少
因为你是公司员工,社保是由公司按月统一支付,然后再在你的当月薪资里扣除你应缴纳的部分,缴纳时以实际工资作为基数,具体比例大致如下: 养老:单位18~23%,个人8%; 失业:单位2%,个人1%; 工伤
2022-08-16 15,340 -
工资6000,扣除社保五险一金是多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月工资6000元的话,社保大概需要交612元,公积金约为300元;还有根据2018年新出台的税法,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约为2.64元。因此交完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后,大概是5085.36
2021-07-31 15,340
-
00:48
社保从工资里扣吗
社保不从工资里扣。个人需要缴纳的部分不计算在工资里面,社会保险是单位必须缴纳的,但是单位缴纳的是一大部分,少部分需要自己缴纳。社会保险是五险一金中的一部分,所以应当按时的交付,这样有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用人单位应当
8,624 2022.04.17 -
01:15
社保个人扣款比例是多少
社保个人扣款比例如下: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6%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8到10%,个人2%;3、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5-1%,个人0.2-0.5%;4、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
13,287 2022.04.17 -
00:59
住房公积金扣工资比例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由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和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两部分组成。其中,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根据相关法律规
4,6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