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学费抚养权应该如何确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解决子女抚养问题时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学费抚养费支付原则:1.在父母离婚后,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未成年子女。因此,在离婚诉讼确定抚养费的数额时,法官一般会优先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同时还会参照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避免在父母离婚以后子女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父母经平等协商,可就抚养费的多少、支付期限、支付方式、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该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法院一般应予准许。但由于抚养费协议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父母达成一致协议的基础上,法院仍具有审核的义务,如果协议约定的抚养费数额明显过低,子女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或协议有其他不利于子女的,法院一般不予准许。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一般是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父母双方的实际负担能力来确定的。孩子父亲或者母亲作为不直接抚养方,每月有固定工资的,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给子女抚养费。其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离婚后抚养费最多不能超过固定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有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行使探望权。
-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应该如何确定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主要是由双方协商确定。根据法律规定,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021.04.22 97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如何确定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一般按照不直接抚养方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确定。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2020.12.17 122 -
离婚孩子的抚养费该如何确定
离婚之后子女抚养权和抚养费可以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将由法院判决。抚养费由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支付。而抚养权的归属则由法院依据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
2021.04.02 113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应该如何确定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子女的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
2022-05-24 15,340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应该如何确定?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
2022-11-12 15,340 -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应该如何确定?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
2022-04-15 15,340 -
离婚孩子抚养权应该如何确定
1、2周岁以下:一般随母方生活。(周岁按照上出生日期载明起算)2、2-10周岁:综合考虑各因素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①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能力的;(例如:)②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
2022-08-24 15,340
-
01:27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应该如何判定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判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已满八周岁的
370 2023.01.04 -
01:58
协议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
协议离婚孩子抚养权的确定,一般情况下离婚家庭的孩子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孩子随哪一方生活。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
1,330 2022.04.17 -
01:12
离婚孩子抚养权应该归谁
父母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共同协商决定。一般情况下,由经济收入、健康状况、思想品德等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处于哺乳期或者两周岁以下的子女,抚养权应归其母亲。对于十周岁以上的子女,可以适当参考子女的意见。 夫妻双方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情况
2,1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