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社保缴费基数申报时,生育津贴或生育津贴与单位发放的产假工资的差额部分,是否计入工资总额?产假期间是否计入工作月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生育保险的相关规定,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条件的生育妇女,按规定参加了生育保险的,在产假期间可从社保中心领取生育津贴。 一般来说,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一回事,生育女工产假期间领取的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期间工资的性质。这就意味着,生育女工在领取生育津贴期限内,其所在单位不再支付产假期间工资;超过生育津贴发放时间的产假,产假工资由企业按有关规定发放。生育女工如果没有达到领取生育津贴条件的,仍由所在单位发放产假工资。 当然,如果生育女工所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其应享受的工资性收入的,差额部分应当由单位发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生育津贴不包含在工资总额内。生育津指的是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是否同时发放呢
不能同时发放。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凭证,到生育保险基金处为其申请生育津贴,以生育津贴作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
2020.03.05 906 -
生育津贴看工资还是社保基数
工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020.03.08 540 -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能同时发放吗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不能同时发放。 女职工生育期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020.09.02 141
-
产假期间是否发生工资, 生育津贴?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为:月缴费工资/30天×产假天数;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
2022-04-04 15,340 -
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是否冲突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为:月缴费工资/30天×产假天数;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
2023-02-13 15,340 -
女职工产假期间是如何计算的?产假期间是否发放生育津贴?
产假98天,另按各地规定延长产假;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生育津贴。 一、关于产假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产假98天,其中包括产前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
2022-03-28 15,340 -
产假期间的工资和生育津贴是全部发放吗?
产假,工资”应全拿。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1.生育津贴。2.生育医疗费用。3.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4.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上述费用均有社保基金支付。在该种情
2022-01-30 15,340
-
00:58
生育津贴单位怎么发放
生育津贴可以打到公司账户,也可以直接打给个人账户的。参保单位需要在生育津贴申报时,需要选择支付到单位或代发银行。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让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
6,857 2022.05.11 -
01:04
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
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每个地区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生育金是按照个人工资以及缴费基数来计算的,想要知道具体金额必须要知道缴费基数。如果缴费生育津贴低于工资的,由企业承担,其计算公式为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根据相关法律规
9,340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