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交通事故如果要上诉的话,法院是按照交警部门判决书上的标准,还是法院的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若有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则须进行相关赔偿,而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如下: 1.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2.致残赔偿项目和标准: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3.死亡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1中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4.遭受精神损害项目和标准:赔偿权利人(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误工费法院判决的标准是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交通事故伤残十级法院判误工费按照的标准是,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
请问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
发生交通事故的,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
2020.03.09 132 -
-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是否会给交警队下达判决书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不会给交警队下达判决书,判决书只会给当事人下发。 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
2020.08.06 291
-
交通事故的法院判刑标准是什么?
由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是第一步,如果无责或者次要责任,通常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会被判刑。 第二步,如果积极对事故损失进行赔付,求得受害者家属谅解,通常会被判处缓刑,或者监外执行。也不用在监
2022-04-02 15,340 -
交通事故诉讼费用是多少, 如果起诉的话, 法院会怎么去判决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诉讼费用:起诉时原告须预交诉讼费用。按判决的结果:案件受理费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 (一)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或行政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 (二)财
2022-04-09 15,340 -
交通事故赔偿的标准,按照户籍还是找工作,判决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是按户口所在地还是按工作地计算。1、按现行的规定,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金是按伤者户籍来确定的。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残疾赔偿
2022-04-25 15,340 -
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和过失的严重程度(违反交通规则),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2021-10-02 15,340
-
01:28
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受伤后,受害方可以要求的赔偿责任主要有: 1、肇事者对被害人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中索赔包括:医疗费用、住院费、伙食费、误工费、车辆停运损失费等等,若导致被害人受到严重伤害或者严重残疾的情况,受害方还
2,091 2021.04.25 -
00:57
法院判决罚金不交的后果法院判决罚金不交的后果,具体如下: 1、罚金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 2、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包括在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的,应当追
5,834 2022.05.11 -
01:04
法院判处罚金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罚金是一种附加刑的刑罚方式。就单位犯罪而言,对于单位的刑罚方式,就是判处单位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对于个人犯罪而言,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并处或单处罚金。如生产、销售伪劣商
2,1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