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职三年了公司还需要交社保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与您建立劳动关系,应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保。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单位拖欠社保的话,您可以要求补缴社保。您可以先与单位协商,要求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11个月的双倍工资,并补缴社保。如果您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话,可以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单位拒绝的话,您可以收集工作证明、工资单据等证据材料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社保部门反映情况或者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开单位后的社会保险: 1.办理转移手续后在新单位续保(新单位在异地的需要异地社保中心的确认或者等待政策允许转入后再办理)。 2.办理转出手续后以个人身份续保(持身份证和社保卡到社保中心办理)。 3.停保一段时间,以后再续保。
-
离职后公司还再交社保吗
离职后公司还在交社保由原用人单位缴纳,用人单位到新用人单位就业的,由新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未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己缴纳。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020.12.26 691
-
离职了公司还要交社保吗
离职了,已经离职的,原公司就不会继续为你交社保了,原单位会去社保局办理减员手续,这样你的社保就自动封停了。 如果你去外地了,那么得将社保转移至外地,你只需到原交费地的社保部门开一张“缴纳凭证”带到新地
2022-06-13 15,340 -
离职三年了公司不交社保
您可以要求单位补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这种违法行为。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是起计算。也就是说,您在办理离职后申请仲
2022-03-20 15,340 -
公司交了三年社保, 现在离职了, 我怎么报销
单位与您建立劳动关系,应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保。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单位拖欠社保的话,您可以要求补缴社保。您可以
2022-04-08 15,340 -
离职需要交社保公司吗?
1,社保是强制险,公司必须要为员工购买,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给你交社保,若公司没有买社保或没有按实际工工资交社保,员工可以向社保局要求公司补交。2,没有买社保,深圳的实践做法是员工不能直接以此
2022-03-24 15,340
-
01:07
自己交社保需要离职证明吗
自己交社保需要离职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明确规定,自己交社保要开离职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用人单位招用还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
9,530 2022.04.17 -
01:02
社保交够满15年还需要继续交吗
社保交够满15年是否需要继续交,需要具体分析。对于在职职工来说,并不是自己想不交社保就不交的,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在职职工缴纳职工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五险。所以即使在职职工已累计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只
3,602 2022.05.11 -
01:00
公司买了社保,老家的医保还要买吗
公司买了社保,老家的医保不要买了。单位交的是职工医保,在老家交的是居民医保,根据《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医保不能重复参保,即便参保两份医保,也只能使用其中一个进行报销。一般来说,职工医保的待遇会更好一些,报销比例更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20,5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