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劳动者工资拖欠的举证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第7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法中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为: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意思就是,工资的给付应该按照签订的合同,每个月按时,并且数额要足够的给付工资,没有正当理由不可以克扣员工的工资。在工资问题上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
在下列情形中,属于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一)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二)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数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三)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四)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工资拖欠的举证责任有哪些
一般拖欠工资的话,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应当由用人单位出示自己已经支付过工资的证明。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办法出示这些证据,那么就可以认定用人单位没有支付工资,也就是拖欠工资。
2020.06.30 504 -
工资拖欠的举证依据有哪些?
工资拖欠的举证责任一般是有用人单位出具已支付工资的凭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020.10.21 132 -
拖欠工资的劳动法规定有哪些
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规定如下: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获得补偿金; 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2020.03.18 178
-
劳动者拖欠工资如何举证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劳动者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
2022-06-25 15,340 -
拖欠劳动者工资有哪些法律后果
劳动者对于个别无故拖欠、克扣加班工资的,职工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为维护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
2022-04-08 15,340 -
劳动者拖欠工资怎样举证最有效?
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只需要证明自己履行了劳动义务,对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事实不承担举证责任。《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金额、时间、领取者姓名和签字,并保存两年
2021-11-25 15,340 -
如何举证拖欠劳动者的加班工资
1、有员工给你出庭作证,说和你一起加班或看到你加班。 2、在加班时,给企业或主管发过邮件,打过电话,工作时候邮件或电话往来的一些记录,都可以作为证据。 3、现在很多企业这样规定,加班晚上8点以后你可以
2022-11-28 15,340
-
01:01
劳动法工资拖欠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用人单位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着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以及工会代表这三方组成,并
2,333 2022.04.15 -
01:09
关于工资拖欠的法律
关于工资拖欠的法律,具体情况如下: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
3,375 2022.05.11 -
00:58
如果拖欠工资上哪里举报有用
如果拖欠工资上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有用。举报、投诉人必须据实提供被举报、投诉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具体情况等内容。此外投诉应当由投诉人提供投诉文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
3,738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