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合同被法院判决有没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高利贷,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7.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8.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本身有效,但约定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受法律保护。民间借款合同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如果合同是有偿的,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就利率的高低作出约定。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但必须合理,严禁高利贷。高利贷的标准,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处理。生产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生活性借贷的利率。有偿的民间借款合同,出借人不得在借贷时将利息扣除计入本金之内,也不得计算复利,搞利滚利,否则按照实际借贷额计息或将已收取的复利返还借贷人。合同约定借贷是有偿的,但没有约定利率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出借人应当特别注意,如果出借人的内心意愿是订立有偿借款合同,就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利息条款。据有关规定显示,在发生借贷时,贷款利率如果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将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
法院判决没效合同是否有效
法院判决合同无效,合同就没用了。根据法律规定,被法院认定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并且当事人基于合同取得财产的,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不需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对方。
2021.03.10 189 -
高利贷合同有效吗?
合同本身有效,但约定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受法律保护。民间借款合同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如果合同是有偿的,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就利率的高低作出约定。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但必须合理,严禁
2020.10.05 126 -
高利贷合同有效吗
合同本身有效,但约定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不受法律保护。民间借款合同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如果合同是有偿的,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就利率的高低作出约定。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但必须合理,严禁
2021.03.15 128
-
最新法院判决,高利贷合同的效力
关于高利贷,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
2022-04-23 15,340 -
法院判决高利贷合同怎么判?
关于高利贷,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
2022-05-08 15,340 -
法院判决高利贷合同怎么判
关于高利贷,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
2022-03-17 15,340 -
高利贷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高利贷被骗?
现在,一般人都知道,高利贷是违法的,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放高利贷,也有更多人在借高利贷,有人说,反正是高利贷,还不起大不了就不还嘛,可是,如果你借了高利贷,真的可以不还吗其实借款人没有义务还高利
2023-07-25 15,340
-
01:05
高利贷没还被起诉怎么办
对于借款人在尚未清偿完毕高利贷期间,如借款人暂未被高利贷债权人提起诉讼,且希望以诉讼方式降低应偿还数额的,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债务人有权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以借款合同利息计算数额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由,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
1,350 2022.04.15 -
01:01
网络高利贷怎么解决
网贷利息过高,包括本身借期内利息过高和因逾期而导致的利息过高。如果借贷行为发生在2019年8月20日之后的,根据相关法律,借期内利息过高,同时超过当时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对于超过部分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逾期利率超出四倍的,也是用相同的规则
1,395 2022.04.17 -
01:11
电子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
以电子数据签订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具体是:电子数据作为电子商务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与书面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不能仅因其不是采用传统书面文件的形式而加以歧视。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数据,在具备必要的技术保障下,符合传统法
565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