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判决债权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项:“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2、债权人起诉后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法院首先看原告的证据充不充分,如果充分法院可以公告传唤被告,公告期限届满,被告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这里的法律依据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五项:“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可以在诉讼期限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偿债务。法院将立案受理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通常在立案后以公告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
-
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怎么追债
1、债务上设有保证人的,向保证人主张债权。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设立保证人,如果到期债务无法清偿或不可能清偿,由保证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保证人清偿债务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2、审查财产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偿
2021.02.11 135 -
债务人下落不明怎么办?
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公告送达,如果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2020.12.19 105 -
债务人下落不明怎么办
如果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追讨债务。债权人起诉时,应当到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法院立案受理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
2021.02.06 121
-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否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7 15,340 -
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3 15,340 -
债权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13 15,340 -
债权人起诉,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7 15,340
-
01:03
债务人找不到债权人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人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接受债务人履行的债务。若是因为债权人的原因,致使债务人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或者进行提存。需要注意的是,提存的费用由债权人承担。提存之后,债权
1,752 2022.04.17 -
00:53
债务人有钱不还法院怎么办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债务人如果有钱不还,法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追讨回债务: 1、和对方签订再次一个还款协议并公证。还款协议中双方要约定还款的具体方式和还款的日期。如果对方到期还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话,可以申请法院就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但
1,508 2022.04.15 -
00:57
债权转让债务人不还怎么办
债权转让,债务人不还的处理方式分情况讨论:如果债权转让通知了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债务人应当对受让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还的,受让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履行债务;如果债权转让没有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务人应当对
1,55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