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未成年生育子女离婚后怎么给抚养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离婚应已对子女问题有明确适当的处理。 一、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中对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及抚育费给付应有明确约定,一方不履行抚育费的给付,另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给付抚育费。 二、如果是诉讼离婚,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中应对抚养权及抚育费有明确说明。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如您哥和您嫂子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双方解除了同居关系。双方对子女问题没有协商解决,对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人民法院法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两周岁以下)子女原则上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10周岁以上),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需给付子女的抚育费,一般按其月总工资的20%-30%确定,给付到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要面临以下的法律后果:如果被起诉并且判决之后,女方申请执行的,会被人民法院查询其存款等财产情况,然后会被扣留、提取应当履行给付抚养费义务部分的收入。
未婚生子男方要求女方付抚养费的需要给。我国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男方未婚生育女方要付抚养费吗
男女未婚生子男方抚养费需要支付。我国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样享有同等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所以即使是非婚生子女,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也有支付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的法定义务。抚养费的支付,不能随
2021.04.01 134 -
未婚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未婚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未婚生子的一般属于非婚生子女,父母对非婚生子女也是需要履行赡养义务的。 要是未婚生子男方不支付抚养费的话,则女方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男方实际履行自己的抚养义务。
2021.02.05 209 -
未婚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不给抚养费的,可以以以孩子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支付扶养费、教育费。法院起诉胜诉后仍不给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对拒不履行或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中有关子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23.02.07 108
-
女方婚生育给未成年孩子要给多少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的未成年抚养费应支付至18岁,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如果孩子16岁以下,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能够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以停止支付抚养费。
2021-11-06 15,340 -
未成年生的孩子离婚后男方要给抚养费吗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离婚应已对子女问题有明确适当的处理。 一、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中对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及抚育费给付应有明确约定,一方不履行抚育费的给付,另一方有权向人民
2022-03-31 15,340 -
未成年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孩子属于非婚生子女,不过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非婚生子女,属计划外生育,需要缴纳罚款后,才能上户口;你们双方属于孩子的父母,都负有抚养孩子的义务。 3,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2022-02-01 15,340 -
未婚生子,男方不给抚养费,女方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
2021-06-12 15,340
-
01:00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怎么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分为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定期给付的,一般给付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如果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已经约定好抚养费给付方式和金额,但是给付抚养费的一方下落不明或者暂无经济收入的,可以用
516 2022.04.17 -
01:29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怎么给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的给付如下: 1、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2、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
707 2022.09.24 -
01:20
未婚子女的抚育费给多少
首先,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总体而言,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取决于父母的收入水平、当地生活水平、子女数量和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如下:1、如果当事人有固定
835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