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者在医院怎样治疗最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可作以下处理:一、如没有报警应尽快报警,由交警部门勘查现场后,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先协商,与对方达成一致可以最快拿到赔偿款。二、如果协商不成根据事故认定书以肇事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事故发生地法院起诉,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三、具体的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财产损失赔偿费等,这些赔偿项目要根据你的户籍状况,年龄,工资收入以及伤残等级、事故责任划分等信息明确后计算才能得出。四、建议交通事故发生后应积极保存各类书面资料与票据,如医疗票据、护理人员及复诊转院的交通票据等,如果涉诉所有这些将来都会成为有效证据,来支持您的诉请。打官司打的是证据,只有有充足的证据才能让法院支持您的赔偿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提起诉讼,但未治愈可以申请终止审理,可以对医疗费提出先予执行。 (一)起诉和受理。交通事故当事人就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经法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受理后七日内立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不服的可提起上诉。 (二)审理前的准备。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答辩状,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检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
交通事故中医院治疗住院,没住院,要怎样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伤者没有住院治疗的,一般应赔偿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营养费等费用。具体如下: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交通费根据受害
2020.08.02 227 -
交通事故伤者没有钱治疗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看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如果肇事一方有责任,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官方及非官方渠道解决: 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肇事司机双方通过协商解决,要求其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当然这种方法必须要建立在双方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如果一方不配合,那
2020.02.24 669 -
交通事故伤者过度治疗怎么判定?
需要提出证据,比如对方无医嘱、非必要的情况下使用了非医保类药品等。你可以让对方起诉你和保险公司,法院和保险公司会核定对方要求的合理部分,并判定保险公司赔偿的。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
2020.03.19 275
-
患者脚关节扭伤,在医院治疗,扭伤没治好,是医疗事故吗?
属不属于医疗事故需要经过鉴定后才能确定。如果该诊所给你造成轻伤以上的,涉嫌。
2022-10-02 15,340 -
交通事故伤者出院后在医院疗养
问下医生这个修复需要的大概的费用,然后适当加些交通费或者其他补助,估算出具体的数额。然后和对方去谈,尽快的协商达成一致,取得赔偿。若时间拖久,追偿起来有些困难。只要在双方认可的限度内,即刻给予补偿最好
2022-01-22 15,340 -
交通事故伤者在医疗事故死亡该怎样赔偿
1、丧葬费:上年度年该地区社会平均工资×6个月; 2、死亡赔偿金:上年度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城镇),上年度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农村); 3、被抚养人生活费 被扶养人是指
2022-05-25 15,340 -
因交通事故,伤者目前住院治疗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报交警处理,先由交警部门出具责任认定书分清责任。如果构成伤残的建议先去做伤残等级鉴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
2022-07-14 15,340
-
00:54
交通事故伤者出院后怎么协商赔偿交通事故伤者出院后协商赔偿的,要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伤残等级鉴定书,再与对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只能诉讼解决。交通事故索赔都要以证据为依据,为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权益。出院后伤者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事故认定书;2、对方的驾驶证、身份证复
3,454 2022.05.11 -
01:05
交通事故工伤怎样赔偿交通事故工伤同时涉及民事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根据规定,当交通事故和工伤同时发生时,伤者既可以享受工伤赔偿也可以向交通事故的肇事司机索赔。但二者的赔偿顺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仅规定医疗费不得重复索赔。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
1,513 2022.04.17 -
01:07
怎样在皖事通上交医保费用在皖事通上交医保费用如下: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在“省级”上选择“XX市”、再在“部门窗口”上选择“市人社局”,根据“政务服务事项”选择“社会保险查询(证明出具)”进行电话咨询(打通电话后报身份证号码);或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在“省级
5,174 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