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被判刑或劳动教养引起离婚怎样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可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处理因一方违法犯罪被判刑、劳动教养而引起的离婚纠纷,应在坚持婚姻自由的原则下,既要考虑违法犯罪的性质、严重程度、刑期长短,又要考虑夫妻感情的实际状况以及婚姻目的、家庭职能的正常实现,还要有利于罪犯的劳动改造和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等因素,分别情况区别对待: (1)对原告憎恨对方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坚决要求离婚的,即使被告服刑期满或者解除劳动教养,夫妻难于和好的,应准予离婚。 (2)一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长期徒刑,另一方不愿意等待而坚决要求离婚的.应准予离婚。 (3)一方所犯的是强奸、重婚、虐待、遗弃等罪.严重伤害夫妻感情,另一方要求离婚的,应准予离婚。 (4)双方婚姻基础差,婚后感情不好,双方在一方受处罚前已有婚姻矛盾,一方犯罪后夫妻感情更加恶化,另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应准予离婚。 (5)一方被判较短刑期,或偶尔犯罪、过失犯罪,且有悔罪表现,双方感情较好的,可调结和好或判决不准离婚。 (6)对未决犯的配偶提出离婚的,一般暂缓处理。 (7)对违法犯罪一方提出离婚的,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离婚,则可借此进一步做好原告的改造工作,劝其撤诉或判决不准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向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向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向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向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教养犯罪怎么处罚
劳动教养不算刑事处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目前,劳动教养制度已被依法废止。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有效;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2020.03.26 222 -
教唆犯犯罪引起死亡的怎么处罚
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应当对其以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论处,对其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020.03.17 127
-
职工被判刑或劳教期间,养老保险怎么处理
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后除了会失去自由外,他们的社保也不能正常的缴纳及支取,那犯罪人员养老保险怎么处理呢? 1、关于是否保留 职工被判刑或劳教的,服刑或劳教期间,个人帐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并继续
2022-03-06 15,340 -
[]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人离婚应在哪里起诉
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人离婚应在哪里起诉《民事诉讼法》第23条第3款规定:“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
2022-10-20 15,340 -
退休人员被判刑或者被判刑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的养老金能否发放
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退休人员被判刑后有关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的规定,退休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被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以按
2022-01-27 15,340 -
酒驾醉驾怎样处理怎样处理?会引起刑事犯罪吗?
按照规定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而血液中含量高于80mg/100mL就属于醉酒驾驶。 (按照规定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而血液中含量高于
2022-12-16 15,340
-
00:59
家暴被起诉离婚怎么处理
家暴被起诉离婚处理:法院经过审理后,依据夫妻感情是否已经破裂,来判决是否准予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
854 2022.04.17 -
01:09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怎样判刑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主要指的是通过物质、金钱或其他利益形式为手段,诱导他人实施卖淫,或为他人提供卖淫的场所,或给嫖客和卖淫的人双方牵线搭桥的行为。引诱,一般是通过金钱、物质或其他的利益形式作为诱饵,勾引、诱导他人从事卖淫活动。容留,则主
1,623 2022.04.17 -
01:15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怎样判刑
根据《刑法》的规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判刑标准:针对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设备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从而导致发生重大的伤亡事故、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将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有期徒刑;对于事故导致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
8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