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拿离婚传票被告不去可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传票离婚被告可以不去,但是要承担法院判决后果。在法院规定的开庭时间内,被告不出庭,不应诉的,法院即可以缺席审理,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缺席判决 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缺席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被告提出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制度 2.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4.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5.在借贷案件中,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的,有正当理由即可不去,民事案件中,传票送达,当事人可以不到庭。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法院再发传票,第二次传票仍然不到的,可以作出对缺席当事人不利的判决。
法院传票是否可以不去,具体要看是什么样的案件。如果是一般的民事案件,法院会缺席判决;如果是必须到庭的案件,法院可能会强制拘传到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是否可以不去,需要针对不同的案件,一旦缺席审判则视为放弃了抗辩权。另外针对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
-
离婚起诉被告不去拿传票怎么办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起诉时被告不去拿传票的可以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留置送达是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
2020.08.01 132
-
法院传票离婚被告可以不去吗
法院传票离婚被告可以不去,但是要承担法院判决后果。在法院规定的开庭时间内,被告不出庭,不应诉的,法院即可以缺席审理,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缺席判决 对
2022-04-14 15,340 -
离婚传票被告可以不去吗
法院传票离婚被告可以不去,但是要承担法院判决后果。在法院规定的开庭时间内,被告不出庭,不应诉的,法院即可以缺席审理,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缺席判决 对
2022-04-19 15,340 -
法院要求我去拿离婚传票,我可以不去拿吗?
离婚被告不去法庭的话,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
2022-07-23 15,340 -
离婚没收到法院的传票可以拿去告吗
可以不去,但是法院会进行缺席判决,这对缺席一方非常不利。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
2022-07-08 15,340
-
01:27
收到法院传票不去会怎么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该规定表明,如果收到法院的传票,且是必须到庭的被告,才可以适用拘传。所以当事人有可能被法院拘传。但是对被拘传人的调
8,243 2022.04.17 -
00:52
法院传票可以拒收吗?
法院传票可以拒收。法律规定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因受送达
6,246 2022.05.11 -
01:08
法院开庭可以去旁听吗
对于法院开庭是否能旁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判断其是否属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然后再由法官综合判断能否允许旁听。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除非该案件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
4,76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