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单位上班途中意外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属于工伤,按照工伤死亡的标准要求赔偿。 工伤死亡需要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具体数额要看受害人的年龄及户口性质,另外还要看被抚养人的年龄及人数确定。参考标准如下: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索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上班时意外死亡,若用人单位未依法购买工伤保险的,按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赔付。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如果是工作中突发疾病、或者因工死亡的,属于工伤。向人社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的赔偿主要包括: 1、死者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赔偿金。 2、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上班时意外死亡单位该怎么赔付
上班时意外死亡应认定为工亡。工作中突发疾病或因工死亡的,属于工伤。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申请工伤认定。工伤为工伤后的赔偿主要包括:死者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支持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
2022.04.14 568 -
因为上班途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人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因上班期间发生车祸导致死亡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要赔偿丧葬费、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但这些补偿金要根据职工户籍、经常居住地、工资等不同情况来进行计算。
2020.09.26 283
-
上班途中意外身亡单位怎么赔偿
单位按照工亡赔偿40-70万左右。 一、先申请工伤(死亡)认定。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死亡职工直系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
2022-03-17 15,340 -
在单位上班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你这种情况首先要看是否能构成工亡,如果为工亡的话就走工伤认定的程序,由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赔偿,如果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的由单位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工亡的赔偿金在62万左右,丧葬补助金在3万左右,其次
2022-03-18 15,340 -
上班途中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上下班途中死亡是工伤,享受工伤待遇。如单位投保,由保险机构赔偿。赔偿项目很多,建议当面咨询律师。 认定为因工死亡,相关单位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一次性支付:(1)实际发生的抢救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符合国家
2022-03-14 15,340 -
在上班途中出车祸死亡单位怎么赔偿
一、职工上班路上出车祸死亡,如果不是本人主要责任,则属于工伤,单位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二、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
2022-04-26 15,340
-
01:32
在单位意外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一、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上班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亡。劳动者工亡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按下列标准支付丧葬费、工亡补助金和抚恤金(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
2,265 2022.04.17 -
00:52
上班路上出车祸死亡单位怎么赔偿
上班路上出车祸死亡,不属于工伤,单位一般不会赔偿。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地点内,因工受伤;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地点内,因为预备和收尾工作受伤;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因工
2,774 2022.04.17 -
01:00
上班途中工伤怎么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已经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工伤职工可以向县级以上的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伤残等级,包括劳动能力
1,6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