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同一案件进行辨认的权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第二百五十条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第二百五十一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第二百五十三条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义务为: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有知情权、申诉权、控告权、辩护权、回避权、申请权、辩解权、上诉权、申诉权等;嫌疑人、被告人的义务有如实陈述的义务、配合调查取证的义务、不得毁灭证据、伪造证据或串供,不得威胁证人作证的义务、对于生效的裁判或决定,应当执行的义务等。
-
需要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
需要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0.09.23 321 -
如何理解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又可以被称之为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在提起公诉人,被称为被告人。
2020.03.28 215 -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逮后的流程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的流程为在后续侦查结束后,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时限1个半月;审查起诉结束,不追究的予以取保候审;追究的移送法院审判,法院审判期限在2—3个月之间。
2020.10.01 306
-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被告人有哪些权利
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 (1)自行辩护的权利;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 (3)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获得免费法律援助的权利; (4)对司法人员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提
2023-06-13 15,340 -
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犯罪嫌疑人的主要义务: 1、如实回答的义务; 2、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接受检察官的讯问、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承担逮捕、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等强制措施。
2021-11-07 15,340 -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享有什么权利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不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2022-11-28 15,340 -
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1)了解自己涉嫌什么样的犯罪,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材料和意见,辩解自己无罪和轻罪的权利;(2)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4)控告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
2021-11-29 15,340
-
01:11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不承认怎么办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其行为,则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得不到直接的口供证据,只有其他间接证据。因此,司法机关应当通过对全案间接证据的审查,运用正向推理、反向求证的审查方法,建立起间接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各间接证据之间无法相互印证,存
2,906 2022.05.11 -
01:46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别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三点区别,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在刑事诉讼中被刑事追诉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诉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审判阶段。 2、犯罪
1,331 2023.01.04 -
00:59
家人犯了刑事案件怎么做家人犯了刑事案件的,应该积极劝其去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如果家人犯了罪还没去自首的,家属应当劝其去自首。而根据
1,7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