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一审三十多天还没判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没有无罪辩护理据,量刑步骤为: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宣告刑”--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才能找到足够多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无罪理据或者二十几个从宽情节要逐一核对、以争取好的处理结果或者刑期。全案证据上百页,现在没办法判断。 第一时间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处理。因为最终是否能得到一个好的处理结果,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及时”向办案机关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有力地说清楚--这需要一定的刑事法律素养和辩护语言技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之日。就是说,通常情况下,自判决书送达之日的第二日起数至第十日为上诉期,第十一日为判决书生效之日。如果第十日为节假日,将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作为第十日,此日后的那一日为判决书生效日期。在上诉期内,当事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抗诉的,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就始终处于待定状态。案件经过二审后,如果二审裁定维护原判决,该二审裁定书为终审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该裁定生效之日,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即从待定状态转为生效状态,此时一审判决生效。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把上诉状交给一审法官以后,一审法院再转到中级法院还要经过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是不计算在二审诉讼时效内的。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
刑事案件刑事判两年半没审结还能判多少年
我国的减刑制度最多可以少做一年。也就是最快一年就会出来。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悔罪态度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劳动、教育改造,或是有立功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2020.10.17 239 -
三十七天取保候审还会判刑吗
三十七天取保候审是否会被判刑,要看具体的犯罪情节,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与是否还会被判刑并没有直接关系。是否还会被判刑需要司法机关进一步审理后判决才知道。依据取保候审的条件来看,
2020.04.22 319
-
刑事案件到三十天还没有判决
如果没有无罪辩护理据,量刑步骤为: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宣告刑”--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
2022-03-26 15,340 -
刑事案件辩护过三十天还没判决书
如果没有无罪辩护理据,量刑步骤为: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宣告刑”--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
2022-03-26 15,340 -
刑事案件无罪辩护三十天还没有判决
如果没有无罪辩护理据,量刑步骤为: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宣告刑”--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
2022-03-26 15,340 -
刑事案件无罪辩护三十天了还没有判决
如果没有无罪辩护理据,量刑步骤为: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有证据证明的其他犯罪构成事实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有证据证明的量刑情节确定“宣告刑”--律师研究全案证据后
2022-03-17 15,340
-
01:06
刑事案件一审判决后怎么上诉
宣判之后,本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提出上诉;亲属代为上诉的,应当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向原审法院提出,法院再征求被告人的意见;被告人同意的,启动第二审程序,不同意的,到期生效。在刑事案件当中,关于二审的上诉,上诉之后
1,799 2022.05.11 -
00:56
刑事案件多久判决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根据案情的不同,从立案到判决的时间也不同。因为,刑事诉讼阶段一共分为三个环节——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期限要求。其中,侦查阶段的具体期限并没有具体规定,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采取
1,684 2022.04.17 -
00:59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怎么办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可以提出申诉。申诉人的范围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申诉人的申诉内容,可以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
1,38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