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4月20日高检会〔1995〕11号)》”的内容,已经被纳入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及根据该《决定》内容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中。 在该解释第七条当中,对于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几种类型“(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的起点,都将构成犯罪的起点数额,即数额较大统一为5000元,没有区分地区。第(四)项恶意透支的,还需要一个持卡人“仍不归还”的条件,就是指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三个月仍不归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自然人或者单位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或者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解释: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应该予以立案追诉。
-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别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信用卡诈骗罪,简言之就是利用信用卡体现的信用
2022.07.02 169 -
信用卡诈骗的司法解释
对信用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了规定,并且对刑法条文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情形进行了解释。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
2021.01.12 213 -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信用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处罚是: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别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
2022.04.14 377
-
信用卡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4月20日高检会〔1995〕11号)》”的内容,已经被纳入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
2022-04-21 15,340 -
信用卡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4月20日高检会〔1995〕11号)》”的内容,已经被纳入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
2022-04-25 15,340 -
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信用卡诈骗司法解释如下: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
2023-02-23 15,340 -
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解释: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应该予以立案追诉
2023-03-29 15,340
-
01:01
信用卡诈骗罪怎样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利用信用卡进行的诈骗活动,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行为人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情节一般的,依法应当判处拘役或者是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
601 2022.04.17 -
00:56
信用卡诈骗怎么判
犯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一般应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等行为的,都可认定为犯信用卡诈骗罪。如果诈骗数
988 2022.04.15 -
02:20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9,970 2022.04.17